七一社区        注册

段宝平:警惕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的危险

2013年10月29日08:2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警惕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的危险

  党的执政地位和密切的党群关系相伴而生、来之不易,只有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但是,现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和“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的危险”正在不断侵蚀着党群关系,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四大危险”、纠正“四风”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脱离群众的危险与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党必须认真地宣传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进而逐步推动党风政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关系。

  不过,在我们重视对党脱离群众的关注、研究,避免党脱离群众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与警惕当前党群关系中的另一种倾向:也就是群众逐步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众脱离执政党”。群众不愿、不屑甚至不能参与政治,从而出现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群众对党员干部失去信任,产生了“畏难”情绪。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惹不起,躲得起”,这种冷漠的现象,对于党群关系的危害更加严重。

  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累积起来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关键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然而,遗憾的是,今天不少党员干部不仅丢失了深入群众的传统,不愿做群众工作,而且有些党员干部甚至退化到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党员干部很少接触群众,也不了解群众,感情上与群众日益疏远,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自然也不认识干部。更有甚者,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当成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更谈不上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导致群众误解越来越深,遇事不愿找党员干部沟通,甚至有意绕开党员干部,致使党群关系一步一步地疏远,直至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不可否认,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有的学者认为: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意识形态政治能量的逐渐减弱,对共产党执政高度认同的群众已自然更替,党处于群众利益诉求甚至发泄不满的第一线,这些都成为群众疏离执政党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群众路线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具体而言,就是当前群众工作存在许多与社会现实、执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有些党员干部没有给群众应有的尊重,放不下身段,服务意思淡薄;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不正,粗暴对待群众的诉求,伤了群众的心;一些地方政府严重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替民做主”,出台与实行脱离实情的政策;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党群关系中的利益因素增多;群众在党群关系中的主动性增强等等。

  由此观之,群众疏远党员干部,疏离党和政府,对政治冷漠,根本的症结还是在于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党风不正。如果放任这种疏远、疏离,执政党必然会一步一步失去执政的基础。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即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关注现实,洞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不断寻求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方式新方法,为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夯实根基。当下,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时代进步的潮流。党和政府不能“替民做主”,而是应该切实发扬人民民主,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充分得到保障,让人们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只有如此,群众才有可能真正认同党、认同党的政策。

  必须着力解决关涉群众利益的矛盾与问题,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密切党群关系落到最实处就是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注、尊重与保护。因为群众也往往以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关注、尊重与保护作为判断党群关系密切或疏远的标准,作为判断执政党能力强弱的标准,作为是否拥护执政党执政的依据。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正是如此。现阶段,应该正视民生问题的紧迫性,以务实的态度加速民生问题的解决。物价高、房价高、看病难、就业难、教育不公、分配不公等问题不仅涉及群众的生存问题,更涉及发展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也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党执政的优越性。

  切实做好改进党风的工作。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群关系是否密切。党风不好,群众必然疏远党员干部,乃至疏远执政党,执政党也必然脱离群众。党风端正优良,执政党才有可能获得群众的支持,才有可能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才有可能密切党群关系,进而凝心聚力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才是一条越走越宽广的践行群众路线的共赢之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