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逻辑

袁久红

2013年10月22日14:56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逻辑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集中地阐述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逻辑,为民族复兴中国梦中的“文化强国”梦的实现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当代中国的发展“奇迹”,重要的是源于我们党有独特的理论优势,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由这一理论指导、开辟的“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发展中国,如同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就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亦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将其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紧密结合。

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一论断精辟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历史之“源”、现实之“基”。突出文化沃土,将“植根”放在首位,意味深长。它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只有同各民族、各国家的具体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把“根”伸向并扎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从中获得其丰厚滋养,才能存“活”显“灵”,才能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邓小平到胡锦涛都深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无论是“小康社会”思想,还是“和谐社会”理论都打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烙印,故而广为人民群众认可、认同、接受。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更是接续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传统,特别是近代170多年来的无数中华儿女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故而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从文化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优秀文化结合的成果,这个“结合”或“中国化”的进程远未完成,尚需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在8·19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两个最深”精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这一段话值得深深体味,而画龙点睛之笔为“两个最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它本身与社会主义有着亲缘性、相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赓续的;不仅如此,它还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多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总是眼睛向外,无视我们“自家宝藏”、“本地风光”,以至今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经典,大部分国人都到了“看不懂”的地步。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普遍受到关注与重视,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薄弱,为此,彰显与开发“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显得特别迫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固守传统,而是要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下不断赋予文化传统及民族精神(如“仁义礼智信勇”的中华核心价值观)以时代内涵,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融合,应对变化了的世界,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软实力”才能极大的彰显出来。实际上,民族精神也从来就不是凝固不变的,时代精神就是在当代创新发展着的民族精神。传承、弘扬与彰显包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更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枢纽。

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一任务从文化层面看就是要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与复兴中国文化。这可谓是中国梦的“文化强国梦”。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几度辉煌,为世界先进,然而这个有着强劲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在近代迫于西方列强的外来冲击,中断了自我成长的逻辑,被迫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从“大历史”视角,今天我们仍处在这个文化转型的过程中,虽仍遭际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极大挑战,但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立足自身传统优势,自主创造新型现代性,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文化立场。在8·19讲话中,习近平突出地强调了文化方向问题,这就是“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突出地强调了培育文化优势问题,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突出地强调了文化自主发展道路问题,那就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进行创造性转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只要方向正确、优势鲜明、道路科学,中国文化转型、复兴一定指日可待,如同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际上,经过90多年的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已由“外在冲击”的被动发展模式稳然走上“内在转化”的自主发展模式,总的来看,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时代已曙光初现。刚刚去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其2012年出版的新作《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就说,“在遭遇了一个半世纪的自我探索与自我否认后,中国在20世纪末建设中式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终于开始回归属于她自己的文化根基。”

(作者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