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这是习总书记在最近三个月来第四次就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今年9月,总书记在辽宁考察高新区时强调,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今年7月,总书记分别到中国科学院和武汉光谷考察。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总书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在武汉光谷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增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紧迫感,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找准实现战略突破的支撑点和切入点,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性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表明,正是创新精神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高扬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顶梁之柱,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要放大中关村自主创新的示范意义,进一步追赶世界一流。
要实现科技赶超,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尽管做大了,总量一跃而为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不少涉及高新技术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的话语权还不多,甚至处处受制于人,不得不为人做嫁衣,亦步亦趋跟在人家后面。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们通常只能在廉价上下大力气。去年,我国企业手机出口量达到10亿部,占全球出口量的八成以上,但是这10亿部的手机却只占到全球手机利润的1%,有的企业不仅没有赚,反而净亏数十亿元,与三星等翻倍的利润增长形成强烈反差。一个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国内手机厂商缺乏的都是核心竞争力。
习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向科技要生产力,才能以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应对要素投入增长的放缓;才能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对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才能以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应对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新变化,从而不断发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培养发展机遇的过程。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未来20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解决好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我们的就业问题不仅有总量压力,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紧缺、“工作等人”的态势日益剧烈。要变“人找工作”为“工作找人”,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革真正让企业而不是政府部门成为创新主体,激发不同所有制企业向着科技创新而奋进;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改革教育、科研等体制,让人才资源源源而出、充分涌流。
习总书记在谈到如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系统阐述了“五个着力”,即: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个着力”的要求,需要各地各部门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勇气,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迎接科学技术的新的春天。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当前,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已初现端倪,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自觉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紧、抓实、抓到位,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驱动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