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三中全会前瞻:简政放权 让“两只手”各就其位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胡 敏

2013年10月15日13:35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原标题:胡敏:简政放权 让“两只手”各就其位——三中全会前瞻之一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即将于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世人瞩目,舆论认为这将开启中国新一轮改革。其中,政府改革作为一项最具深远意义的改革,在这张 “顶层设计”图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并将成为一揽子经济改革政策的主线条,从而奠定起未来30年在中国真正走向成熟、法治、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高峰会议上再次强调,未来中国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和体制变革,是刺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僵局的“利刃”。这样一把改革的利刃面向的就是削减政府权力。新一届政府今年一上任,就首先从清理和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入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推进简政放权,进而带动整个行政体制改革。这既是拉开了新一届政府力促改革的序幕,也是抓住了政府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一届政府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决心,要切实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今年以来,按照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确定的时间表,中央政府的行政审批项目已经削减200多项,逐步接近在未来五年内要从国务院各部门尚存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1/3的削减目标,可谓范围之大,行动之快,超过以往。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就是从最高政府机构自我改革做起,目的是尽快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以减少政府微观管理事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说,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正是为新一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改革部署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纵观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一定意义上我们就是在不断探索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关系的过程。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代会的七次三中全会(从党的十一大到十七大),所涉及的在各领域的重大经济改革,都离不开对传统政府职能定位和行政体制的逐步变革。而改革每前进一步,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也就前进一大步。

  但毋容置疑,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的蓬勃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的起伏跌宕,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也不断突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利益诉求更为复杂多变。在中国不长的市场经济实践中,政府要能在市场经济周期波动中能够游刃有余,不断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我们回过头来不难发现,这期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挑战。比如,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上,政府如何施章有度,不搞“父爱主义”,保持两类经济主体协力发展,公平竞争;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如何切实做到财权和事权对等,兼顾地区发展差异,掌握好集权和分权的尺度;在构筑统一市场秩序上,如何切实打破行政性垄断,削弱地方保护主义,将市场竞争的负外部性均纳入资源价格的构成中,形成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要素价格体系;在开放性经济中,如何平衡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等等。

  而问题的核心,最终可以归到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和加快行政方式的创新上。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明确的边界,政府必须勇于割断在市场竞争中的利益链条,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资源配置权过多过大,越位错位缺位现象过多问题。政府决不能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的资源分配,决不能把宏观调控权转化为对公共资源的垄断权、把公共服务权转化为市场利益的配置权、把法制管控权转化为政府利益的寻租权,

  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各级政府和各个公共部门利益,  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在中国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刻,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便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必须按照习主席指出的,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界定好“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让“两只手”各自就位,特别是让政府回归到一个服务型政府、廉洁性政府、法治型政府的本位中去。这将在新一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路线图中应当值得期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