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10日08: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像“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那样来审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世界历史的话,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活动之一。这条海上航线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出现之后,不仅没有被无数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所打断,而且日趋兴盛。在这一时期的地球上,很少能见到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人类活动。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这两大航线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不断延伸、拓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形成于秦汉之际,即公元前200年左右。最初的海上航线,是沿着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南下,然后越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列岛的北部。到了隋唐时期,在中日双方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又陆续出现了横渡黄海及东海的多条海上航线。通过这些海上航线,不仅中国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及朝鲜半岛,中国文化也被大规模地传播到这些国家,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甚至武术、饮茶习俗等。这样,中国文化对日本及朝鲜半岛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也是在秦汉之际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时期的非洲象牙等舶来品就是明证。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大军灭亡了南越国,直接控制了南海航线的门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凭借强盛的国力,大力拓展海外交通,开辟了第一条从中国南方沿海直接通往印度洋地区的远洋航线,最远到达现在印度半岛的东海岸及斯里兰卡。汉代典籍《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了这条航线。

 正当汉朝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兴起之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罗马帝国也在快速扩张。罗马人于公元前30年灭亡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后,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开始向东方推进。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约公元前63年—公元21年)讲述过这样的事实:在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只有很少几条船冒险驶往印度,但在罗马统治下,每年驶往印度的船只多达一百多条,其中有的商人还到过恒河流域。公元1世纪,罗马人掌握了印度洋上的季风规律,并借助季风直接横渡印度洋,往返于红海与印度之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沿着印度洋的海岸线航行。来自罗马帝国的一些商人甚至远航到印度半岛东南沿海,建立起贸易据点。形成于公元1世纪后半期的希腊文航海文献《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叙述了从红海前往印度半岛南端的航线。

 汉代中国人由东向西拓展,罗马帝国的臣民自西而东航行,最后在印度半岛对接,从而使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波斯湾、红海。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条跨越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也是当时地球上最长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与穿越中亚内陆的陆上丝绸之路,构成了连接东西方的两大交通动脉。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之中,罗马人开始退出印度洋。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猛烈冲击下灭亡,欧洲文明倒退到“黑暗的”中世纪。在东方,东汉王朝于220年灭亡后,虽然中国也进入了分裂与战乱时期,但海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反而持续兴盛。公元7世纪,东西方出现了两大帝国,一是唐朝,二是阿拉伯帝国(中国人称其为“大食”)。依托这两个强盛的帝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从广州出发的海上航线经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最后抵达非洲东海岸。唐代地理学家贾耽(730年—805年)对这条航线做了比较完整的记载。一些阿拉伯学者对此也有记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9世纪后期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根据阿拉伯文献记载,唐朝的中国船只已经到达了阿拉伯半岛沿海。

 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国四分五裂,一片动荡,契丹、女真等民族也加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战中。在辽阔的中亚内陆地区,众多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各色各样的政权像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替。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这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就日益突出,成了连接东西方的主要通道。宋朝建立后,为了增加财税收入,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宋,更是重视海外贸易,从而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兴旺。

 13世纪初,蒙古族快速崛起,并在半个多世纪中征服了从太平洋西岸到黑海沿岸的辽阔土地。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其他地区的蒙古贵族虽然也建立起各自的汗国,但都奉元朝为宗主。由于元朝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汗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交通空前发达,海上往来畅通无阻。这样,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唐朝更加繁荣。中国人的船只频繁出入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水平。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直接影响了它所经过的地区,而且还影响到更远的区域。例如,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到达印度洋西部沿海后,通过埃及等地而将其影响力辐射到了地中海地区。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活动内容也非常广博,包括远洋船只的打造,海上航线的拓展,航海技术的演进,外贸港口的兴建,远洋货物的贩运,对外贸易的管理,外来侨民的流动,官方使节的往来,音乐艺术的传播,异域物种的扩散,等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宗教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与转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逐渐统一中国。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完全禁止民间商人出海贸易。同时严格限制海外国家与中国的交往,不许外国商人来华经商,仅仅允许十几个国家以“朝贡”的名义与中国进行官方往来。这些闭关自守的政策,导致了海外贸易的急剧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1402年,明成祖朱棣以武力夺得帝位,举全国之力实施了一系列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包括派遣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先后持续了近30年,一直航行至非洲东岸。这无疑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不过,郑和下西洋仅仅是官方的外交活动,它在经济上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也正是由于缺乏经济上的动力,所以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止了。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帆船迅速从印度洋退出。到了15世纪末,中国船舶已从苏门答腊岛以西消失,仅仅活动于马六甲以东海域。

 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孕育成长,一种扩张性的社会体制在西欧出现。这种扩张体制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社会参与:上起君王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全社会都狂热地投身于海外扩张之中。二是全方位展开:海外扩张不仅是建立殖民地,而且还包括商业竞争、军事占领、文化渗透、宗教传播等。这样,正当中国人因为政府的海禁政策而从印度洋上不断退缩的时候,欧洲人却咄咄而来。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一巨大转型,导致了一系列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其兴盛的动力主要来自中国。但欧洲人东来之后,很快就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二,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传统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进行远距离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奢侈品,而且基本上集中在亚洲。自16世纪开始,千奇百怪的商品、五彩缤纷的文化、形形色色的物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速度之迅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此前一千多年的总和。

 第三,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刀光剑影。海上丝绸之路自产生之后,在一千多年的历程中,一直是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很少见到腥风血雨。但欧洲人的海外扩张之路却是用炮火开辟出来的,伴随着欧洲人东来帆影的是劫掠、征服、殖民。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各自建立起全球性的殖民帝国。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横行四海。18世纪,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欧洲人的全球性殖民帝国,都是以海上霸权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16世纪,欧洲人初来亚洲时,明朝虽然正在内外冲击下摇摇欲坠,但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撼动中国。清朝建立后,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很快发展为强大的帝国,荷兰人、英国人都无力与之抗衡。这样,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航线转变为环球航线后300年间,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大体上是平衡的。1800年之后,一方面清朝日益腐败没落,另一方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挟工业革命的雄风勃然兴起,结果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了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一支又一支西方列强的舰队沿着海上航线东来,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从1894年起,日本军舰也加入到了瓜分中国的不义之战中。这样,环球海上航线的性质自鸦片战争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西方列强远侵中国的炮舰之路。此外,从航海技术上来讲,鸦片战争之前,穿梭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船舶虽然式样各异,种类繁多,但都是木帆船。1840年之后,则逐渐进入了蒸汽轮船时代。所以,我们说,鸦片战争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束。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