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张长明

2013年09月23日15:1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设想的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的共同向往和终极追求。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社会主义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之上。党领导人民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讲话,为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有效反对在这一问题上的各种质疑和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和发展,不断受到各种怀疑和挑战。尤其近年来,国际国内一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针对种种质疑和纷扰,必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扫除障碍。

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最根本的是因为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等等。这些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比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集中体现了这些基本原则,我们没有丢掉老祖宗。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任何怀疑和否定的观点都站不住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社会主义,又具中国特色,是中国社会逻辑发展的结果,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它的基本原理必须和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素材,而且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由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来,它在经济上的表现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经济。而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的苏俄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突破了马克思的经典模式,是生产力欠发达+公有制+计划经济。中国的国情类似苏俄,因此,中共在领导革命成功后也是按照苏联的传统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过仍有创新,如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就是列宁想过但未来得及付诸实践的,打上了鲜明“中国特色”的烙印。此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拘泥于传统模式而逐步走入褊狭与僵化,从而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宏大命题,以大量生动的实践和新鲜的经验(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典模式乃至传统模式的重大突破:生产力欠发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经济,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就是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主义,又具中国特色。任何认为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观点,或者看不到中国国情而主张按照传统模式或经典模式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观点,都犯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错误,其结果不是取消主义便是教条主义。

诚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及各种体制机制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但是,如果脱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或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绩而抽象地进行意识形态之争和什么什么主义之辩,只会“空谈误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观点,显然也是乱贴标签,不值一驳,无非是“白马非马”式的笑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并不长,又处在初级阶段,但已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博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