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分清主流支流才能认清大势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2013年09月06日11:20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分清主流支流才能认清大势

■ 正确认识新的国情、世情以及当代的社会发展大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变化发展,而且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途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革新。这些都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与进步,真正使人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和本质,自觉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 社会主义是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但它不是没有问题、没有挑战的社会场景。它对其他社会的超越,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灾难和人民的痛苦,展望未来,它也需要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应该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在不断开拓中前进,因为这是中国的主流,是历史的主流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更要求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分清主流与支流、辨别本质与现象的能力。

  其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引导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从而走上正确道路的历史。党的一个巨大优势以及成功之处在于:不断地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把握发展和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尤其是在历史进程的重要转变时期,这种正确的认识,更会为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发展的顺利推进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分清主流和支流、辨别现象和本质,对我们的事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农民运动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运动的正确分析和引导,很难想象中国革命能够星火燎原,最后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这同样至关重要。例如,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而这样一个艰难探索的进程同样也遭遇种种质疑,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也成为一个关系到当代中国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具体来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诸多的负面现象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有贪污腐败、权力失去监督的问题;有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上不足的问题等。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呢?是今不如昔,我们应该回到过去吗?或者放弃我们的道路去追随西方的足迹?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往往影响我们获得正确的认识,影响我们深入到本质去判断和透过历史迷雾去结论。但也正是气象万千的社会,更要求分清主流和支流、辨别本质和现象。

  正确认识新的国情、世情以及当代的社会发展大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变化发展,而且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途径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革新。这些都要求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与进步,真正使人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和本质,自觉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分清主流与支流,首先要有历史的视野。

  站在历史的高处,而非限于当下的时空,才能看清历史、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趋势。说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不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苦苦求索,不了解中国人曾经真心诚意地向西方学习,实实在在地想拷贝他们的模式,最后却不得善果的历史,就很难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如果不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不回溯苏联模式曾经造成的封闭和僵化,不审视苏东剧变触目惊心的教训,就很难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历了凤凰涅?,也赋予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新的生命力。历史的视野,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

  分清主流与支流,还要有比较的眼光。

  对“中国道路”的理解,也需要在比较中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认识。这包括,在同西方发展道路的比较中,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中,认识它的开拓创新,认识它既深深扎根于中国国情,又大胆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鲜明特色。由此,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重要内涵。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缺少了比较的方法论,就很可能盲人摸象、舍本逐末。主流和支流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加以比较,没有主流的“在场”,支流就容易被误认为主流。例如,我们既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感受到正能量,也能够觉察到负能量;既能够听到中国的“好声音”,也能够耳闻周边的各种“噪音”;既能够看到诸多的 “最美”、“最佳”,也能够发现那些 “最丑”、“最差”。如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必然得出片面和极端的结论,必然与社会的现实、与中国的真正面貌相去甚远。通过比较,才能够弄清楚究竟谁超越谁,谁是主流、哪些是本质。

  分清主流与支流,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论。

  认识和分析社会,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正确阐释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深刻规律,指明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正确方向。科学认识社会方法论的诞生,是以社会发展获得正确指导和社会发展得到巨大进步来加以印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同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变革。马克思一再被西方评为名列前茅的千年思想家,也映射了他思想的强大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能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就能够认识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等,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这毫无疑问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的辩证思维也告诉我们,社会是在不断破解矛盾中前进的,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即使严峻、所遇到的问题即使棘手、所面对的社会现象即使越来越复杂,阻力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不可能改变社会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是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但它不是没有问题、没有挑战的社会场景。它对其他社会的超越,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灾难和人民的痛苦,展望未来,它也需要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应该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在不断开拓中前进,因为这是中国的主流,是历史的主流!

  (执笔人:孙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