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已经成为现今的热词。请您谈谈“中国梦”的提出为何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和共鸣?
陈宝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其理论发展的必然性,更有其实践发展的必然性。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梦”的提出正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再一次给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总动员,也是对中国今后面临的形势、民族复兴的任务和目标的总概括。因此,“中国梦”已成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和鼓励奋斗的核心概念,成为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
本世纪前十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几乎每年上一个台阶,先后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工业生产大国、世界第一进出口大国、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年前,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规模差距还是2.6倍左右,到去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就已经缩小到1.5倍。在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要看到,在这十年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社会领域、国际环境,特别是人们内心深处都发生着各种变化。为什么强调要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变化呢?因为我们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高速推进,我国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冲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讲,我们面临的复杂局面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心理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的复杂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汶川地震、SARS、金融风暴、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我们挺了过来,举世关注我们取得的成就,但今天,我们面临的新的困难和挑战,更加急迫、更加尖锐。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大国责任论”等议论,其实,这也都反映了全世界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巨大变化所表现出的困惑与关注。中国下一步怎么走,是举世瞩目,也是举世期盼的。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明确目标,向世界、向国人昭示我们下一步往哪里走,这就是十八大所指明的问题——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也正是在这一形势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就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传播,迅速深入人心,迅速掀起了学习讨论热潮。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需要认真阐释的重大课题。我认为,我们对“中国梦”的研究和阐发,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中华优秀文明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是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为依据,全面升华、准确阐述,以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人心。
记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您谈谈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陈宝生: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论述具有深刻涵义。“中国梦”的提出既总结凝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又吸收汲取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激励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种理想及信念,因此,“中国梦”的概念和中国文明发展史是一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在当代中国复制一个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治世”、“盛世”,也不是简单地去建设传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而应该是在当代世界背景下面向未来,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转型、创新和复兴,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即文明创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而是开创了西方文明的新阶段一样,实现中国梦的涵义既包括“重现辉煌”,更包括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态势下的“文明创新”。所以,研究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包含了对现在中华文明发展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和机遇的清醒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文明创新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记者: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如何理解中国梦和人民的梦?
陈宝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就是说,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受益者、设计者、实践者。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共同奋斗的目标,共同选定的道路,所以实现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为个人造梦、寻梦、圆梦提供机会,创造环境。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敢于去造梦、寻梦、圆梦,整个社会可以公平地去“评梦”,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
中国梦不单纯是国家的梦,还是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在这个集体的共同目标下,中国梦又为中国人个体的奋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制度保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国家的梦代替个体的梦。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宣传或阐释中国梦为名,片面地用个体的主张来代替共同的理想。
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去正确把握中国梦和人民的梦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个人梦不等于中国梦,国家梦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中国梦”之所以如此命名,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习近平同志说:“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但另一方面,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用集体的梦去代替个体的梦。“中国梦”所阐述的共同目标为中国人自身的奋斗、个体的奋斗提供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提供了机会。将有梦想、有奋斗、有机会紧密结合起来,就要求我们激发社会活力,鼓励每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去不懈奋斗。所以,这是一个辩证关系,需要进一步阐述好。现在,要在创造机会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为每一个中国人寻梦、做梦、圆梦创造良好的生态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归根到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是中国梦的实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盛世的期盼,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往往寄希望于出现一个真龙天子,寄希望于出现一个清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一劳动节”座谈会上也指出,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力量。作为执政党,就是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依靠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依靠人民群众、处理党群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现在仍要用这样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梦”,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梦圆梦过程中的作用。目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展开,进一步阐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丰富涵义。
记者:有人提出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现代化,您怎么看?
陈宝生:从根本上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指导或者思想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要素。我们讲的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现代化建设,但实现现代化概念本身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推进的伟大事业。把实现中国梦等同于实现现代化有些笼统,需要做出具体分析。中国梦语境中的现代化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指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梦和现代化做出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不然就会被曲解,就会被拉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背离的方向。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您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和中国梦的关系?
陈宝生: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为指导的,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与中国梦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没有变,只有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梦的国际意义?
陈宝生: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的关系也需要深入研究。中国梦包含了世界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中国梦”提出后,一些西方人士很关注,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梦就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挑战,所以各种问题就来了。还有人讲,这是中国梦要替代“美国梦”,等等。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狭隘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奥巴马总统时所说的,“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充分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促进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是以和平的发展环境为依据的,或者说中国梦是以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依据的,中国梦的实现反过来更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因此,中国梦是人类梦想的一部分,是和平之梦、包容之梦,一个民族的梦不能代替其他任何民族的梦,百梦齐做才能其乐融融。我们的重心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梦,就是说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人类做出贡献。作为中国人民的梦,我们不影响其他国家的人民做自己的梦,因为文化传统不同、发展环境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梦的内容可能有交叉,梦的结果也未必一样,所以,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梦时要有一套整体设计,防止造成误解和偏颇。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对外关系的总体部署,努力塑造中国的正面形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氛围。
总体上来说,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一切活力,让中国人民做梦、寻梦、圆梦的激情充分地迸发出来,鼓励人民做梦、寻梦、圆梦。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绝对没有明天,中华民族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一直有梦想。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圆了一次梦,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次梦圆的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此后,我们一直在做“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梦,在此期间,有的梦做过了头,变成了空想,导致走了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30多年,我们正在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梦。这一次圆梦的根本动力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正继续发生着壮观的变化。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梦新的描绘。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要不断地在奋斗中圆梦,这样整个社会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中国梦”这个概念博大精深,有极强的动员力和说服力,有巨大的包容空间,有宽广的理论空间。理论界把这个概念阐释好、宣传好,以此动员中华民族、凝聚人民共识,筑牢我们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共同遵循的核心理念,意义是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需要千千万万的优秀执政骨干去努力推动。国家行政学院作为高中级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公共行政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在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输送优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国家行政学院时曾提出要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一流行政学院,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开创学院发展的新局面。杨晶同志近期也要求我们立足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一流行政学院的“学院梦”,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在新时期,国家行政学院及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及决策咨询工作,力争在培养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为党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行政管理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