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慈善文化研究

徐建设:儒家慈善文化的当代启示

2013年09月02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发展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应从中华民族认同的伦理观念入手,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精华,启迪人们的善心善念,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形成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在这方面,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代慈善事业启发良多。

 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绵延不断的文化主流,其慈善思想一直是世代中国人奉行社会公益事业的圭臬。其二,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内核是“仁”,是人们慈善行为的基础。以“仁爱”为中心向外拓展开来,以民为本、仁民爱物、兼善天下,构筑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其三,儒家的“仁爱”和“仁政”思想为人们的慈善行为搭建了两个平台。一个是个人平台。为人者躬践仁爱,忠孝诚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随时随地施行慈善。一个是政府平台。为政者力行仁政,救危扶困,解救百姓疾苦,调动更多的资源用于慈善事业。其四,儒家的“性善论”为慈善行为提供了理论前提。我国古代社会的慈善事业之所以会产生和发展,与儒家“性善”文化的浸润有极大的关系。其五,儒家的“不忍人之心”为人们的慈善行为注入了心理基石。“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同情之心,这是引发人们扶危济困、救助弱者等行善举动的心理动因。

 总之,儒家慈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且体系完整。其仁爱、仁政、民本、性善、恻隐之心等学说,为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理论根据。挖掘儒家文化慈善思想价值,寻找建设慈善文化的生存智慧和动力资源,对推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儒家慈善文化有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理论体系。如何利用再分配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距离拉大的问题,是今日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而孔子的思想不无启示性。他主张财富均分,反对贫富悬殊,提出了均平思想。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这里,孔子提出了当政者施行慈善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理论,用“均”的办法解决贫富矛盾,用“和”的办法凝聚人心,用“安”的办法维护社会安定。

 儒家慈善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的建立。孟子所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尽心上》)的“絜矩”之道。君子对于天地万物,爱惜它们却并不是施以仁德;对于天下百姓,施以仁德,但谈不上亲爱。君子由亲爱亲人开始进而仁爱天下百姓,由仁爱百姓开始进而爱惜天地万物。这不仅是对各级官员的要求,也是对各级政府的要求。目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事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的需要,仍然需要慈善事业配合和补充。社会保障事业和慈善事业一个是常态的普遍的制度下的人民生活的保障,一个则是非正常的突发性的特殊情况下的人民生活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儒家慈善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责任意识的养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强调,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要帮助他人有所成就,自己想要通达明晓事理,也要帮助他人通达明晓事理。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关注他人的价值,关心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与他人一起实现人生价值,共同生存发展。孔子思想所体现的个人道德修为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儒家慈善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现代价值运用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发展中去,教育、培养和增强全社会的慈善社会责任意识。

 儒家慈善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社会风尚的形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君子的德行就像风,百姓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就会跟着风向倒伏。君子是明了人生真谛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秉承圣贤的教诲,按照道义做人行事,其所到之处能润泽、教化一方,使人们崇尚道义,形成社会风气。这种善于教化和感化,正是仁人君子的德风。这“德风”“德草”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上层的道德对百姓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引领作用。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上,我们要注重发挥各级政府和官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社会风气,引发全民参与的慈善热潮,形成世代风尚。积极宣传为慈善事业作出贡献的个人和民间组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普及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增强公众慈善意识,扩大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儒家慈善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发展。信,是中国儒家道德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就要把“信”作为立足和前进的根本,以诚信来要求各级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提高慈善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慈善组织因为涉及到慈善家的捐款,诚信问题更是重要,没有强大的公信力,慈善事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时代已经来临。弘扬儒家慈善文化,挖掘其当代价值,必将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民政局局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