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公方彬:当代中国需要英雄品格
——为《军旅笔缘》作序
2013年08月19日15:0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柔性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特质保证面对外来冲撞,总能以柔克刚。这也是游牧民族一再改变中原政权结构,同时又被中原文化所改造,进而融入中原大家庭的根本原因。比如,鲜卑族入主中原,自山西大同进入同化过程,及至迁都河南洛阳之时,基本实现了同化。女真人进入中原之初,熙宗皇帝一再颁布禁令,不允许学习汉文化,担心被同化,不久却主动推进改革,采用汉官制,学习汉文化,结果就是融入中原文化,只是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几经迁徙和民族融合,形成后来的满族共同体,待满族人入主中原之时,早先的上百万女真人已不复从前。就是强势入关的满族人,同样无力改变规律。这就是中原较少征服和开拓,家庭成员却一再增多,版图一再扩大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保证中华民族生灵不灭且繁延生息的是文化,更准确的说是中原文化中的柔性特质,保证了该文化不似其他若干古文化那样消失在历史云烟之中。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柔性的文化特质维系了民族血脉不断,未必不是因此而改造了民族的人文性格,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慨在柔性文化熏染下,终于式微。比如,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世界地理大发现都是由西方人完成,目前所有海峡都以西方人的名字命名,中国无一人入列,竞技体育中凡冒险性项目都由西方人创立,甚至许多古文化也是由西方人发现或发掘,原因与“父母在不远游”,“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毁损”的文化塑造有关。可以断言,世界进入地理大发现以来的500年间,我们的文化再难灿烂。这也是今天突出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繁荣的历史缘由。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文化性格示人,尤其是我们该以什么文化品格、文化气质支撑自己的跃升,这已经是个无法回避的命题。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要修养的东西很多,有很长的路要走,远不是某些机构发布的“2049年中国全面超越美国”那么乐观。尽管这样,我们为自己的崛起确立一个价值坐标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坐标中很重要的是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真正把握人类文明的走向,真正弄清自己的盲点和弱点并克服之。

要做的工作很多,这里更想强调的是文化品质或精神品质,更具体讲是精神气中的英雄气。为什么关注这一点?因为中国已经进入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大国崛起,很重要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是全体国民的责任和担当。做到责任和担当并不容易,担当意味着牺牲,牺牲有利益层面,特殊情况下是肉体。能不能付出利益上的牺牲,尤其敢不敢付出肉体上的牺牲?都非字面来得那么简单。牺牲是一个伟大而又高尚的词汇,单个的人乃至一个政治集团和民族,其伟大往往源自强烈的牺牲精神。人类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没有牺牲精神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一个没有牺牲的时代是苍白的时代。我们敬仰牺牲者,但要保证自己也成为敢于牺牲者,就需要坚实的精神支撑。这就涉及到英雄主义,或曰英雄气。为什么军人走上战场之时,总要激发英雄气慨,原因即在于此。

中国已经进入需要英雄式担当的时代。我们在向世界表达“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建设和谐世界的愿景,但历史规律不可逆,任何大国的崛起,由于打破了既有的秩序而导致不适应与摩擦,极端情况下就是冲突。我们希望以和谐世界的理念化解摩擦和碰撞,但却不能保证愿望与结果完全一致。那么,遇到冲突时怎么办?需要牺牲精神和牺牲者。其实,牺牲并不仅仅反映于对外,也表现于对内。由于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大变革、大转型,世界不适应,我们自己也不适应,再加上革命与执政差异很大,很多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把握执政的真谛,导致矛盾叠加。要有效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是大批胸中激荡着英雄气的人来担当,非此不足以化解众多社会矛盾。这便是我开篇大谈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原因。

讲了许多,最后还是要落到好友广斌其人其书上来。我以为,一名合格军人必须有铁血气慨,换言之,唯饱含英雄气的军人才敢言真正的军人。广斌就是一个饱含英雄气的人,这种英雄气渗透在其著作之中。我很喜欢读他的诗作,每当在报刊上见到,都要品读一番,并努力感受其中荡漾的豪气、大气、英雄气,感知诗里诗外的金戈铁马之声。信手拈来若干首:“英雄起乱世,巨人挥长鞭。军阀皆落马,星火势燎原。”“巍巍昆仑下,纳纳乾坤间。试看征尘色,千秋尚凛然。”(《风雨颂征程》)“飞云万里壮情怀,辽阔津唐大地开。正是秋兵点沙场,旌旗浩荡虎师来。”(《出师》)“三军辞罢雁门关,千里征程一日还。数日驱驰威不减,班师更胜誓师前。”(《凯旋》)“初征武清踏冰河,夜驻城边宿坟坡。遥见高楼明月在,欣闻原野北风歌,冲天难抒将士志,三军可鼓斩阎罗。履行使命练劲旅,津门战神凯旋多。”(《出征》)如此激越的英雄豪情与跃然纸上的金戈铁马之声,怎不让人产生荡气回肠之感,进而联想到一支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一个梦圆中的伟大民族的前进步伐?!

我们习惯讲文如其人,文乃内心世界意气情感的外化。广斌是精干之人而非孔武之人,也就是说你只见其人,尤其未着戎装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这副躯体中蕴藏着如此强烈的豪气英雄气。当你近距离接触,真正感知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了解了其成长道路与成就,那么激荡着英雄气的诗句迸射出来就不难理解了。

广斌的英雄气来自个人的修为,其整个人生道路已经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拓展了广阔的精神空间,凝聚并足以释放出来的英雄气。他本人就一个英雄,荣立过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是二级英雄模范……,有过军旅生涯的人都知道,能够赢得如此多而高的荣誉,一定是一个有抱负、有境界的人,进而形成英雄观。

当然,广斌并不仅仅通过诗作向我们展示出英雄气,他还通过“工作实纪”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务实踏实,且善于发现美的人。通过“理性探索”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善于思考者。尤其是通过长期与其交往和深度交流,真切地感受到一个自律而厚重之人,他有踏实工作的品格与执著,这充分反映在他的价值坐标和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静下来不容易,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物质和精神诸方面的关系更不容易,真正做到了,我们就可以认定其为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经常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所倾倒,实际上,这种光辉的历史是因为有了一个个,一批批广斌这样的平凡而高尚的英雄。在我的眼里,广斌是一个能够让大众产生标杆,让高尚者拥有同路人。

如此一个从心中流露思想和精神者,可以相见其著作理应得到读者的认可,希望广斌在工作之余能够不断产生更多思考成果。

是为序。

公方彬,2013年元月于国防大学

(注:《军旅笔缘》由郑广斌著,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公方彬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