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ediaFile/2013/0819/MAIN201308190954000256530161480.jpg)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做客人民网“群众路线大讲堂” (万鹏 摄)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方蕊娟) 今日,人民网理论频道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做客“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就“如何践行好‘为民务实清廉’六字要求”与网友进行交流。
周文彰谈到,我很早就注意形式主义的问题。比如上级的甲对下级的乙说要怎么怎么,应如何如何,转过脸来,乙成为上级了,他又对下级的丙说,要如何如何,应如何如何。丙转过脸来又成为上级了,就对丁说,要如何如何,应怎么怎么。结果层层都记住了怎么说,但是都忘记了应当怎么做,形成了一个操作真空。因此,几年过去了,会议没少开,文件没少发,话也没少讲,但是,问题还是问题,这就是我们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后来,我渐渐地发现,形式主义不是个别,也不是一时,在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有很多表现,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就算落实了。比如工作浮在上面,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在教师节还有其他什么节,比如春节,慰问教师,慰问困难家庭,事情过了,又把他们忘了。
周文彰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求表面,不顾实质;只图虚名,不求实效。我们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太过份、太严重了。以至于我们中央的每一次重要会议,中央领导的每一次重要讲话,几乎都谈必须严厉地杜绝形式主义。但是,多少年过去了,形式主义仍然我行我素,甚至还有加重泛滥之势,什么原因?我就进一步的思考和观察。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能有人喜欢。如果不喜欢,见到形式主义调头就跑,或者严厉批评,或者通报点名,这样大家就会引以为鉴,举一反三,没有人再敢搞形式主义了。
第二个原因,形式主义可能很管用。比如顺利地应对了检查验收,比如受到了上级的表扬,比如通过了达标升级,再比如,还被重用提拔。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有动机的,如果没有任何用处,形式主义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不会屡禁不止,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习以为常。形式主义你搞我也搞,反正搞的人也不少,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工作了,已经见怪不怪,否则我们无法理解这么多形式主义,连普通的老百姓一看就明了,我们这么多聪明的领导同志、见多识广的领导同志,反而我们却乐意为之呢?可能就是习以为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