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迟福林:未来10年中国仍处上升通道关键在于巨大消费潜力
2013年08月15日10: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以改革促转型稳增长———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观点综述

2013年8月1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主办“增长·转型·改革”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成功转型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更要发挥市场作用

过于依赖投资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要以消费需求释放支撑未来10年的中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指出,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过度依赖投资,过度依赖外需,重速度,不重质量效益,吃资源环境和子孙饭,已经难以为继。一是因为资源约束;二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硬约束;三是有悖于发展中国家国情,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应该长期顺差,积累大量的外汇;四是庞大的过剩产能难以消化,一旦外需下降,在幅度较大的时候,国内经济势必随之大幅度下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与其他国家不同,由于城镇化仍有巨大空间,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上升通道,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的潜力与前景。消费需求释放能够支撑未来10年7%-8%的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

保增长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型城镇化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而不是一个增长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保稳定增长的经济增长区。新型城镇化是信息化引领下的城镇化。比如现在麦肯锡提出信息消费,中国去年的电子商务增长速度非常快,信息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有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光建设部搞了90多个信息城市,如果把这个能够抓好的话,城镇化新经济增长区不仅仅能够解决我们稳增长的问题,还能解决其他很多问题。再比如,农民市民化,县区经济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面积变大。

三次产业都要加快结构转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认为,发展阶段看增长,三次产业看改革,轻重缓急要分清。三次产业看转型,比如农业,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如征地制度改革,产权改革等。现在市场如果不转型,就难以为继,要发展新兴产业,老产业必须转型,没有这个转型不行。高端的服务业是另外一种消费,更需要体制创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在当前的增长形势下,农业需要转型。第一,资源问题的约束,比如土地占有量,我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未来肯定是人增地减。第二,生产经营问题,比如要素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在上升,如2007-2012年,农民工的工资翻了一倍多。搞规模经营关键是土地转让费,现在平均起来七八百块钱一亩,高的两千块钱一亩,这要有相当大的消化能力才能经营。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里有客观因素的,比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有流通环节的因素,比如加工、储运这些环节里面也能带来安全的问题,如何实现绿色增长是个大问题。

曹远征认为:第一,从全球情况来看,转型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对世界各国都很重要,大家对中国经济抱有希望;第二,从转型上来看,全球向服务业转型,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而我国服务业基本上还是生活性服务,如果不转型就会被边缘化;第三,从全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明显,但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开放。

宋立认为,我国的投资率之所以高,一是我国内生的工业化加快;二是全球化造成的。所以转型是供给型的调结构。我们可以构造新的优势,一是把资源放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二是对过剩的产能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对内生的工业化、城镇化,该投的还得继续投,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要充分募集社会资金。

经济成功转型要靠政府和市场联手。“调结构、转方式”靠什么?是不是靠政府主导或政府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目标?彭森认为不应否定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过度迷信政府的力量则很危险。回顾历史经验和教训,很多时候靠的是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扶持;一旦出现经济过热或者产能过剩的时候,又靠简单的上收审批权力,却一直忽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比如,2009年四部委下发文件,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实际上产能过剩愈演愈烈,钢铁和水泥的产能都是以亿吨级的规模在增加;2010年还出台过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但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近年还搞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结果出现了光伏和风电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调结构、转方式”当中,既要政府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同时更要通过改革创新发挥市场的作用。

王一鸣指出,潜在增长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取决于改革。改革开放后潜在增长率三次大的上升都是跟改革关联的,都是因为改革带动了潜在生产率的提升,所以增长和改革是分不开的。从增长的角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培育改革新的动力。转型也取决于改革,政府在以前的转型过程中作用过大,功能过强,扭曲了一些因素,现在需要简政放权。

(苗树彬 张飞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迟福林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