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唐钧:我们该批判“高福利”吗
2013年08月09日11:0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我们该批判“高福利”吗

当前,在政界和学界,突然出来一股批判“高福利”之风。有些官员和学者认为: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漏洞,结果是帮了懒人而没有帮到穷人。当然,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漏洞,此话不假。但是,纵观世界各国,又有哪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没有漏洞的呢?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社会政策都会有其两面性,其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是分不开的。关键在于:政策实施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再进一步,还须注意政策的负面影响是否仍在可容忍、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2012年发布的《2011年社会保障制度审计结果》很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所在:其一,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其二,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具体而言,《审计结果》披露了很多问题:譬如,部分地区扩大支出范围或违规运营社会保障资金共17.39亿元。又如,部分经办机构审核不严格,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或报销费用共18.52亿元。

应该看到,披露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这两笔应该是金额最大的。但是,如果拿整个社会保障资金来作比较,2011年的支出21100.17亿元,上述的“违纪违规”和“管理不严”造成的漏洞,前者占总支出0.08%,后者占0.09%,加起来是0.17%。一个制度,总应该有个容错率。就现行制度的出错率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行制度已经尽善尽美不需要改进了,也不是说上述数以亿计的错误不需要纠正了。说现在的制度出错率还可以接受,是说我们对现行制度要诟病的并非“养懒人”,而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面上还没有真正做到全覆盖,是我们的流动人口还有相当部分至今没能“入围”,是我们的社会保障标准还偏低。

有人辩解说,在中国一部分高官中,福利待遇已经达到极致。譬如,关于医院高标准兴建高干病房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福利”确实优厚!虽然中国人把自己不花钱的“好事”都称为“福利”,但从理论上说,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不是“福利”,而是“特权”。福利是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而特权则是只有权力圈子上层才能特别享有的特殊待遇,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我们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正在走向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医疗保险已经基本达到目标,养老保险则要到“十二五”期末才能实现。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提高标准,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公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这是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然要尽到的责任。不然,何来参与,何来分享,何来包容?

从国际经验看,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重视社会分配的公平性,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整个社会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所以,几十年间总是滞留在“中等发展水平”上,这应该使我们警醒。

至于发达国家的问题,并不是福利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这样说是本末倒置了。真正的问题是经济不景气造成了国家承诺的福利待遇难以兑现,而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出走,造成大量的失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贪婪的资本“玩金融”玩得走火入魔了。

所以,对于本文标题中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民应当享受适度普惠的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福利保障待遇。至于“高福利”,千万别因为泼洗澡水,把孩子一起给泼出去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唐钧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