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王仁贵:审计政府债务的深意
2013年08月06日08: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审计政府债务的深意

   近日,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发布,政府性债务审计将全面开展。这一条仅有一句话的新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关于政府性债务的各种解读不断。“地方债务黑洞说”一再被提及,A股市场也因此而受到冲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缘于社会各界对政府性债务的高度关注。审计署此前对36个地区的债务审计也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地区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借新还旧率高等。

  由于对现阶段政府性债务究竟有多少缺乏实际数据,政府性债务或多或少蒙上了一层“迷雾”。市场对政府性债务的担忧进一步加大,还与当下一些夸张的判断不无关系。一些判断传递出的信息是,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计是突然间采取的行动,暗含有中央政府火线救急之意。实际上,此次审计早在计划之内,不宜过度解读。

  加大对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力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职责。综合来看,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包含了两层用意。

  其一,此次审计将范围由原来的三级政府扩展为包括中央政府和乡(镇)级政府在内的五级政府,实现了政府层级的全覆盖。这将有助于更为全面、彻底地了解政府性债务的情况。同时,此次审计还将“新举债行为”列为排查重点,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地方债务快速增长导致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背后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为解决矛盾和化解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其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上升,确实缘于一些地方盲目借债、违规举债。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政府借债也是发展的现实需要。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投资配套,以及公共服务支出的硬性扩张等,都使得一些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面临着财政收支的压力。

  目前事权划分不够明确,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着许多事项的支出责任。教育、卫生、支农等支出责任多数未明确,而少数明确了支出责任的事项上下级政府又交叉安排支出,各级政府职责不清支出重叠。在这一情形下,地方政府的自主责任意识淡薄,总想着有中央兜底。这样一种不考虑后果的机制,才是最大的风险来源。

  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其又一要义是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的底数,全面评估财政收支情况,为中央研究确定财政改革的步骤和方略提供参考。同时也是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促进政府全口径预算打基础。□文/王仁贵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