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大货币政策思路引人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8月2日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央行将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的平衡点。下半年,央行将在六大方面有所举动:一是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四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六是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综合央行报告以及近期动作来看,显然,中国央行已经改换了货币政策的取向,这种取向的转变将是趋势性的,代表着新一届政府着力推进经济转型的决心。具体来看,以下几大政策思路引人关注。
一是央行操作风格可能出现转变。6月“钱荒”期间,央行坚决不投放流动性,甚至动用央票及回购工具,回收流动性,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而从“钱荒”中后期开始,央行连续5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并于7月30日启动逆回购,主动投放流动性。这一前一后的态度,构成了明显对比。央行态度的反差令我们猜测,在利用“钱荒”传递了清晰的政策意图后,央行重新开始了逆周期的操作,维持银行间资金面平稳,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在经济增长率接近“下限”时,应当避免市场利率的宽幅波动。
二是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虽然中央一再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市场目前对三季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预期在上升。农业银行的相关分析报告预计,从横向、纵向来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大型金融机构为20%,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8%,有较大的下调空间。如果7月份外汇占款仍然下降,央行可能会通过降准来释放一部分流动性。
三是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央行承诺,将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也强调,下半年全国银行业系统要防控表内风险与表外风险一起抓。结合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监管规定看,决策层主动推进经济转型的意愿显露无遗。诸多的监管规定,均指向了中国的地方政府。
四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速度快于预期,相关改革的路线图日渐清晰。根据央行的规划,取消贷款利率后,下一步央行计划逐步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在具体路径设计上,央行希望从允许合格审慎机构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丰富金融机构市场化负债产品。这考虑到了近年来同业融资市场发展迅速,同业融资利率已经市场化的现实。目前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能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以避免存款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
总而言之,在新的基调下,市场需要扭转对出台扩张性政策的预期,适应新时期的货币环境,转向更为保守与稳健的经营策略。央行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思路上还可以做得更好。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作之中需要“多说少做”——“多说”是央行在释放信息,是在与市场进行沟通,这种沟通越充分,就越能引导市场的预期。发达市场国家的央行都擅长此道,尤其是美联储,很善于利用市场对央行政策信息的好奇心态,只通过口头表态、披露会议记录等方式,就能实现相当程度的调控。能够提前引导市场的预期,这实际上是最高明、成本最低的调控方式。 (评论员 周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