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钮文新:中性货币政策更合国情
2013年07月29日08:48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中性货币政策更合国情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笔者认为,总理此次讲话最大的亮点有二。

第一,在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时,总理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把握好、运用好宏观政策,统筹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在谈到具体解决措施的时候,总理说:我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要继续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思路运用新举措,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总理讲话第二个亮点是:辩证看待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说: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必须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既要深入研究战略性、规律性问题,也要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总理讲话的含义很深。笔者的体会是:中国需要具体的方法,而不是空谈改革。改革的大方向谁都知道,但在具体的路径上,如何才能真正地利国利民,真正地实现党的理想,这才是我们必须认真考量的事情。

针对国内目前一些学者的观点,笔者想提醒的是,通胀当然要防,但要看在什么时候。当中国内需极其疲弱、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一味强调“防通胀”的问题不合时宜。如果没有需要而发生物价上涨的事情,那一定不是货币问题。否则,现在发达国家早就物价飞涨了。一些学者无视需求疲弱的事实,而一味认为,发货币刺激物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所以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发达国家超量发行货币已经5年了,这个滞后效应早就该体现出来了,但为什么没有?

所以,我们对通胀应当有个正确认知,分清类型,对症下药。而不是一味坚持货币主义,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华盛顿共识”为发展中国家预设的陷阱。实际上,我们应当好好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落入了华盛顿的框框?

当然,笔者并不主张效仿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而更主张中国实施中性货币政策,不要进一步紧缩。中性货币就是保持现有货币增长速度,而不是无视严厉压制内需的作用,把M2强行从14%压到13%,那实际是在紧缩,而非中性。

笔者认为,为了体现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今年货币政策应当更适于“目标区间管理”,比如,M2增速目标为13%到15%,同时“宽打严用”。否则,13%这种简单的“目标值管理”,就会导致央行不顾一切把M2增速压向13%,这会使中央所有内需扶持政策都遭到货币政策紧缩的压制。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