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北理工足球队成功晋级中甲,球队队员在学习与踢球间进退自如,这一现象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
体育观察:体育与教育,原本不该远离
 杨学博 杨彦 侯露露
2013年07月29日1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再次走进北京理工大学,十几天前因为胜利而兴奋、沸腾的校园已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唯有海报栏上依然悬挂着的庆贺横幅似乎还能隐约提示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那些获得了冠军的男孩们又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训练,但人们对这件事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人们对北理工足球队冲击中甲成功的惊讶,只能说明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存在问题

李匡伦,北京理工大学大一学生,绿茵场上身穿19号球衣,鼻梁上架着眼镜,文质彬彬,眼神中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在进入北理工前曾是国安二队的球员,谈及自己以前在职业队的生活,他说:“那时候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一个正常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机械地重复,根本不用脑子,踢球都踢腻了。”而一提起现在,他一脸轻松,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与李匡伦一样,张淼也曾在国安二队效过力。有着相似经历的两个人,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与评价极其相似,“职业俱乐部注重技能训练,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天的主要事情就是训练,用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根本没有。”

从上世纪90年代甲A联赛起步后,很多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足球学校大都举步维艰,有些甚至彻底关了门。近年来足球界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更使人们对于职业球员的成长模式产生质疑。那些在职业化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从小“与世隔绝”,每天只与足球打交道,文化课基本荒废,更谈不上全面发展。应该说,职业化模式看中了这些孩子作为“球员”的一面,却忽视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应该是“学生”的一面。

而今,北理工足球队冲击甲级联赛获得成功后,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人们对北理工足球队冲击中甲成功的惊讶,只能说明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存在很多问题。换一个角度说,诸多媒体今天依然为“体教合一”呐喊,也说明这一理念在现实中难以推进。

职业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屡遭质疑,高校运动队却赢得诸多赞誉。其实,发展学生体育原本就是高校所应承载的职责

北理工足球队的胜利,有其作为个体的必然,有其作为整体之一的偶然。“体教合一”大讨论20年来,能有光芒璀璨一刻的高校队伍寥寥可数。但是,与别的高校相比,北理工并没有做得更多。

队员们,特别是那些从职业二队退下来的队员,言谈中充满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在个人感情层面,这种感激之情令人赞叹,但从教育本位层面上看,育人本来就是教育的职责,发展高校体育本来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除去最基本的设施保障,学校并没有为队员们提供特殊待遇。队员们感谢学校,而事实上学校也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其实我们也就是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社团而已。我们的球队和其他大学的足球队没有区别,不过是我们这次踢得好一点而已。”张淼这样定位球队。

体育与教育结合的模式,在美、日、韩等国发展得很成熟。大学生成为体育明星,在这些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反观我国的教育,体育往往被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往往受到高考压力而不得不“主动”让位给高考科目,及至大学,体育又成了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必修课”。为了拿学分而应付的情况,在中国高校的体育课上并不鲜见。

职业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屡遭质疑,高校运动队却赢得诸多赞誉。其实,发展学生体育原本就是高校所承载的职责之一。北理工足球原本正常的胜利因中国高校体育的缺位而显得异常突兀。而对于各种各样的怀疑,似乎也不难理解了。

体育与教育本来就不应分家,球员与学生两种身份并不矛盾,北理工足球队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体教合一”是人们在这一事件之后讨论最多的话题。且不论人们把“体教合一”与“北理工冲甲”这二者联系起来讨论是出于何种考虑,一个核心的问题在于北理工足球队的夺冠是否意味着这种道路的胜利。

北理工的球员们对“体育回归教育”的观点就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袁微动情地说:“这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队员们认为能以这样的方式继续他们的足球梦想,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一方式化解了当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业与踢球的矛盾,消除了父母和自己关于前途的顾虑。

在以职业模式为主流的今天,选择足球往往意味着舍弃正规学业,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现实问题。而所谓“体育回归教育”,也就只是做到踢球和学习两不误。从长远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可进可退的选择。

张淼认为:“中国的国情毕竟和国外不同,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我们走这条路,主要是探索中国足球发展的新路。这条路的前面可能很宽阔,也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走不通。我们只是探讨一种可能性。”

在围绕北理工足球队夺冠的大讨论中,一个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那就是:技能,决不只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唯一注重的东西。体育人才培养,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体教本来就不应分家,球员与学生两种身份并不对立。

胜利的喜悦已经渐行渐远,对所有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最终还是要回到踢球上来。不论是胜利还是困难,不管是平静还是疑惑,队员们还都必须前行,摆在这群年轻人面前的是甲级联赛的挑战。

明天还是一个问号。对于这群单纯的男孩子来说,胜利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对于关心足球、关心体育的人们来说,更多更深的思考永无尽头。

 (2006.11.22)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