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怎样认识流动与流失
2013年07月29日16: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对我国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思想。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还必须建立国有资产营运机制,使国有资产流动起来,实行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和优化配置。

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是资产形态的改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的转变,而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并未发生变化,因而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当前在国有资产流动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流失现象,比如,因资产评估工作不规范而造成对国有资产少评、漏评及无形资产不评;在产权转让中因存在着“寻租”行为,某些不法分子从中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等等。因此,在当前积极开展资本营运、产权流动重组的形势下,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国有资产评估的规范化,加强对评估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企业产权转让管理办法,提高产权转让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对国有资产流动及流动取得的收入实行全程化监管等,保证流动以市场为导向,健康、有序地进行。

国有资产的流动不是流失,而国有资产的凝固化、不能流动,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凝固不动的国有资产会由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贬值,即马克思所说的“无形损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国有资产不能流动有悖于优化经济结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现实要求,不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资产不能流动使许多国有资产僵滞在低效益的行业和企业中,而一些有潜力、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则因为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得不到有力支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难以实现。与此相联系,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也不尽合理,表现在:一方面,在关系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能否发挥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进入严重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或低效运行,甚至亏损。这无疑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再次,国有资产的凝固化,使国有资产无法从不能有效使用它们的企业中转移出去,不利于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种国有资产流失形式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利润减少或亏损,造成国有资产应得收益流失,甚至蚀本。这样的流失虽然比较难以计算,但肯定是大量存在的,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流失。这就需要通过优胜劣汰,通过资产的流动重组,使这部分不能被有效使用的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但由于国有资产不能流动从而阻碍了资本的集中,使劣势企业不能有效使用资本和优势企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工业经济有大产业,没有大企业,大企业不大的明显弱点。这不利于“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从而也就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国有资产营运机制,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具有追求盈利的强大内驱力,它总是想方设法地寻求最佳的投资场所和方式,总是想方设法地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盈利,它从本质上要求不断增值,不容许损失浪费。建立国有资产营运机制,使国有资产流动起来,就是要“激活”国有资产,恢复国有资产的资本本性(生产“公共物品”等特殊行业的国有资产除外)。

总之,国有资产的流动不是流失,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国有资产的流动很可能伴随着流失,国有资产的不流动必然导致流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国有资产营运机制,实行国有资产流动重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让国有资本在追求盈利中实现保值增值。

(人民日报19980430)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