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提升比较优势
2013年07月29日16: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就是互通有无,就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也就是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二是劳动力。把比较优势发挥好了,它就会成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成为经济起飞的引擎。在现实中,运用比较优势成功的典范不是没有,但失败的案例似乎更多。有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依靠出口资源换取各种产品,虽曾辉煌一时,但产业发展畸形,资源越采越少以至矿竭国(城)衰。资源丰富反倒成了坏事,以至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资源诅咒”。

我国总体上资源并不丰富,但也有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我国最为丰富的是劳动力,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劳动人口多。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的主要竞争优势也正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服装、鞋类、玩具……这些产品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就是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的生动体现。虽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得到的利润比较微薄,但由于产品总量大、所需资本又不多,单位资本的回报率并不算低,又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现阶段若想在国际上取得竞争优势和相应回报,则相当不容易。

但是,劳动密集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的风险,搞不好也可能陷入“人口诅咒”。从内部来讲,主要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所谓“人口红利”难以长期持续下去。从外部来讲,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容易复制。随着其他低收入国家纷纷进入,竞争优势将不断削弱,以至消失。这两方面的问题,目前在我国都已出现了征兆。

怎样破解“资源诅咒”和“人口诅咒”呢?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比较优势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立足于比较优势,又不沉醉于比较优势;善于利用比较优势,又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具体来说就是,在拥有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应积极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比如,提高资源精深加工程度,拉长产业链条,从而既提高产品附加值,又发展能加工别人资源的加工型产业;利用资源开发、加工过程中集聚的资本、人力、品牌等要素,发展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等等。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的情况下,也应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大力提升人口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以逐步转向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能将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那么,经济发展将会获得最强大而不竭的动力。

提升人力资本的途径,一是随着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劳动报酬水平。因为只有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他们才有能力改善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并投资于掌握知识和提升技能。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学校教育提升的是下一代的人力资本水平,是赢得未来的投资;职业教育提升的是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是把握现在的投资。大力发展各类、各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我们的比较优势就会跃升到新的层次。

然而,无论是资源比较优势还是人力比较优势的提升,都是难以依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实现的。资本偏好的是短期利益,越是长期才能得到的收益,不确定性就越大,就越是为资本所厌弃;市场协调的是买卖关系,越是他人和社会可以不付代价地获益,外部性就越强,市场机制就越是无能为力。对于经济个体来说,开采眼下丰富的资源无疑是获利最快的,至于未来资源枯竭了怎么办,显然超出了理性经济人的考虑范围;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在劳动力丰富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企业自发的行动;投资于学校教育,其回报是属于全社会的;投资于职工培训,如若职工跳槽就便宜了别人。但这些问题,经济人可以不考虑,社会人不能不考虑;企业可以不作为,政府不能不作为;市场可以失灵,政府不能失灵。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在这里。

(人民日报20070928)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