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扩大消费需要重视改善供给
2013年07月29日16: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不少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并引发连锁反应,成为导致我国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弊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稳定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同时也需要重视改善供给。

外贸依存度大的根源不是在于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的商品涌到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吗?为什么扩大消费还要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不是要盲目扩大供给,而是要重视优化供给结构,消除无效供给。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说到底是一个供给问题,是供给偏离市场需求的结果。它导致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效的生产中去,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挤占消费资金,而且导致经济结构扭曲,加大整体经济风险。经济困难时期正是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强制淘汰落后,以消除不健康因素,正是市场经济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扩大内需,不应拯救那些技术过时、经营不善的企业;改善供给,需要重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启动消费,离不开优化供给结构。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使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

内需不足的原因不是在于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不足而供给过剩吗?为什么扩大消费还要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不是要盲目扩大投资、新上项目,而是要鼓励供给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来开辟新市场。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长期的“供给创造需求”时代,即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产品品种的丰富和功能的完善,来创造和激发市场需求,形成一波一波的消费热潮。另一方面,经济调整时期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孕育时期,谁在这一时期看准科技进步方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率先走出低迷,引领一个新的经济高涨时代。经济技术创新,实际就是生产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也就是供给创新。如果我们能够把投资用在鼓励创新创业上、用在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在重要关键技术开发上,就完全有可能创造出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就会创造出新的巨大需求。反过来,如果不是在改善供给、鼓励创新上着力,而是仍然盲目投资于产能已然过剩的产业,甚至又把高污染、高消耗、资源型项目端出来,就不仅抓不住调整创新的机遇,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埋下更大的隐患。

各地在保增长中不是已经出台了大量增投资、上项目的扩大供给举措吗?为什么还要强调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在扩大投资、增加供给方面更有积极性,因为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购买力的举措不一定都成为对本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一定都能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而很有可能扩大外地企业甚至外国企业的市场需求。这就是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要加上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原因。但是,政府扩大投资、增加供给的举措应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采用市场的方式方法。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直接负责经济供给的经济,但它导致的是经济结构畸形、社会产品短缺。现代经济发展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市场分散决策来集中大众的智慧;投资和创新的风险很高,需要经过充分竞争和市场择优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应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把宝贵的投资用于鼓励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广大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形成的供给,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才能进入最终消费,实现经济价值。

扩大消费需要重视改善供给

马宏伟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不少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并引发连锁反应,成为导致我国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痛定思痛,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经济过于依赖外需的弊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必要性、紧迫性。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稳定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同时也需要重视改善供给。

外贸依存度大的根源不是在于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的商品涌到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吗?为什么扩大消费还要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不是要盲目扩大供给,而是要重视优化供给结构,消除无效供给。产能过剩、供过于求,说到底是一个供给问题,是供给偏离市场需求的结果。它导致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效的生产中去,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挤占消费资金,而且导致经济结构扭曲,加大整体经济风险。经济困难时期正是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强制淘汰落后,以消除不健康因素,正是市场经济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扩大内需,不应拯救那些技术过时、经营不善的企业;改善供给,需要重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启动消费,离不开优化供给结构。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使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形成有效供给。

内需不足的原因不是在于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不足而供给过剩吗?为什么扩大消费还要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不是要盲目扩大投资、新上项目,而是要鼓励供给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来开辟新市场。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长期的“供给创造需求”时代,即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产品品种的丰富和功能的完善,来创造和激发市场需求,形成一波一波的消费热潮。另一方面,经济调整时期也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孕育时期,谁在这一时期看准科技进步方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能率先走出低迷,引领一个新的经济高涨时代。经济技术创新,实际就是生产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也就是供给创新。如果我们能够把投资用在鼓励创新创业上、用在创新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在重要关键技术开发上,就完全有可能创造出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就会创造出新的巨大需求。反过来,如果不是在改善供给、鼓励创新上着力,而是仍然盲目投资于产能已然过剩的产业,甚至又把高污染、高消耗、资源型项目端出来,就不仅抓不住调整创新的机遇,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会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埋下更大的隐患。

各地在保增长中不是已经出台了大量增投资、上项目的扩大供给举措吗?为什么还要强调重视改善供给呢?这是因为,重视改善供给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在扩大投资、增加供给方面更有积极性,因为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购买力的举措不一定都成为对本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一定都能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而很有可能扩大外地企业甚至外国企业的市场需求。这就是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要加上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原因。但是,政府扩大投资、增加供给的举措应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采用市场的方式方法。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直接负责经济供给的经济,但它导致的是经济结构畸形、社会产品短缺。现代经济发展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市场分散决策来集中大众的智慧;投资和创新的风险很高,需要经过充分竞争和市场择优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扩内需、保增长中,应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把宝贵的投资用于鼓励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广大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形成的供给,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才能进入最终消费,实现经济价值。

(人民日报20090616)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