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层面
2013年07月29日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界定为国家核心利益之一,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认识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层面。

基础是资源和环境发展可持续。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工业化以前,人类发展与自然的矛盾并不突出。工业化的推进,使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加之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日趋严重。随着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消耗、污染物被大量排放,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征服自然在给人类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核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现代经济词典》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是:在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一方面应认识到,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把经济、社会、环境割裂开来去谋求发展,只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身不是目的,不能因为工业化会带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而退回到男耕女织的时代。正确的出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我们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保障是制度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不会自动实现,或者说难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来实现,而需要探索建立相关制度,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市场作用。以环境污染为例。工厂排污不构成其生产成本,却使他人和社会蒙受损失,从而形成了私人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这是一种对社会整体危害很大、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人没有足够动力去解决的问题。怎样使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于企业成本之中呢?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政府应通过对污染环境者征税,将污染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只要明确环境的产权和依法保障产权,就可以通过有关方面的市场交易,实现没有社会成本的环境优化管理。可见,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制度的发展使可持续发展的成本越来越低。同样,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正在使原来不可行或不经济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变得可行、经济。

先导是文化和理念的创新普及。文化和理念产生于实践,又影响着实践,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实践具有先导性作用。如果形成了有利的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氛围,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和技术应用的效率都会显著提高。工业文明兴起时,人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思想意识占了上风。笛卡尔就认为,借助科学“我们就可以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迷醉于人类的能力。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认识迅速提升。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通过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成为指导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此,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显著地推动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人民日报20110922)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