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创新需要什么
2013年07月29日15: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我国发展新阶段和国际竞争新形势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紧迫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基本途径。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经济体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和竞争力的基本来源。那么,对于这类创新来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呢?

自由与规则。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破旧立新,自由的经济环境对于创新必不可少。如果管制、审批过多,“玻璃门”、“弹簧门”林立,创新就没有空间和土壤。自由不仅意味着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尝试,而且意味着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赢得资源使用权。在现代社会,创新从研发到应用、推广和产业化,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如果经济主体不是靠市场而是靠市长获取资源投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自由。由于历史惯性,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抓投资、上项目。然而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并不是政府直接抓出来的,美国硅谷的成功就是例子。近年来我国光伏等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地方在政府主导下盲目投资发展。不过,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如果没有规则,创新也难以形成良性循环。诸如仿冒盗版、恶性竞争等都会损害创新。可见,创新需要减少微观经济领域的行政干预,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竞争与合作。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来源于利益追求,来源于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带来的超额利润;创新的压力同样来源于不进则退、优胜劣汰的竞争。从宏观上看,只有通过竞争和市场择优,才能发现最符合实际需要、最有优势的创新项目。市场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如果可以通过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经济主体就不会劳神费力去搞创新。如果事先就选定某个企业、某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且不说选择是否准确,单是这一做法就不仅会压抑未被选中者的创新积极性,而且会削弱被选中者的创新动力和压力。当然,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特别是在创新日益系统化的现代社会,合作更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产学研还是供应链,无论金融支持还是风险分担,无论建设共性技术平台还是组织协同攻关,都离不开相关方面的通力配合、密切合作。可见,创新需要破除垄断、鼓励竞争,健全合作体制机制。

基层与顶层。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实际需要,基层实践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同时,创新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机会在哪里?谁能把握住机会?哪个创意会赢得市场青睐?这些问题没有人能事先搞清楚,只有通过无数主体在实践中摸索才能找到答案。在人类创新史上,一些带来重大影响的发明创造事先并未被预期到,而是科研过程中的副产品。另一方面,当今时代,创新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又需要通过构建创新体系予以协调和支持,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我国尚未完全走到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前沿,在很多领域还有很大空间和后发优势,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并为实现规划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可见,创新需要在顶层构建系统支持体系,在基层放手鼓励探索和实践。

(20130117)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