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杨学博:“问题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问题”
2013年07月26日14: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位多年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说:哲学研究者要想真正有所成就、有所创造,就必须立足现实,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问题中的哲学”变为“哲学中的问题”。这番话朴素却深刻,引人深思。

“问题中的哲学”,即具有哲学意义的现实问题;“哲学中的问题”,即哲学研究的具体课题。“问题中的哲学”是哲学研究的现实生长点:哲学研究只有从具有哲学意义的现实问题出发,才能接得“地气”,获得生命力。如果失去了这一生长点,哲学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哲学研究中存在远离、漠视“问题中的哲学”的现象:有的以“凸显学术”为由,在语词文本里自娱自乐,玩弄种种漂亮的辞藻和概念,对现实问题漠不关心,认为关注和研究现实问题难登大雅之堂;有的把经典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机械套用经典理论审视和对待现实,既提不出新观点,也解决不了新问题;有的对调查研究、“现实问题现实分析”的做法不屑一顾,以先验逻辑代替问题分析,用理论模式来“规范”现实问题;等等。这些现象,值得关注,需要改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不仅是马克思对传统经院哲学的批判,而且可以理解为一种值得倡导的哲学研究旨趣。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古代哲学侧重于解释自然,中世纪哲学侧重于论证上帝,近代哲学侧重于解释理性。各种观点莫衷一是,究竟孰是孰非?马克思认为,这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和实践问题。一切离开现实和实践的哲学问题,必将成为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必将引发毫无现实意义的理论纷争。因此,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在于它总是立足时代、关注实践,善于把“问题中的哲学”变为“哲学中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在方法与路径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就总体来说,从实践出发、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这一立场始终不能改变。我国历代学人在强调“为往圣继绝学”即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为万世开太平”即关注和改变现实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今日,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实践为广大学者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对于当代哲学研究者而言,以自身独特的方式积极投身亿万人民的事业,努力从不同角度回答实践提出的哲学问题,不仅不会降低学术水平与学术品格,反而更能彰显哲学的魅力与威力。反过来说,哲学研究如果不老老实实地立足实践、研究和回答现实问题,不接受实践与历史的检验,不论这种研究冠以何种头衔与名称,都无法掩盖其“阳春白雪”背后的苍白无力。

(2010.04.02)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