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城市经济整体推进战略研讨会”,前不久在吉林市召开。与会代表认为,城市是发展的载体和改革的中心,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因而把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突出重点,又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是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城市建设为基础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第一,城市建设本身就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首先,城市建设能够带动建筑、建材业的增长;其次,城市建设既可以直接投资发展房地产业,又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环境以及发展商业服务业、医疗、教育等,使房地产增值,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繁荣;再次,城市建设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消费水平,从而有利于物质及人口再生产。第二,城市环境也是经济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发达,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流通成本,有利于城市工、商、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创业。第三,城市环境还是生活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优美的环境,可以极大地愉悦人们的身心,有力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以产值、增长率计量的。第四,成功的城市建设可以使一座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如能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协同开发,则可倍增城市魅力,形成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因而与会代表认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龙头是搞好城市建设。吉林市城市建设能在短时间内初见成效,其原因在于:一是他们认识到了城市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二是他们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经营城市。吉林市在城市建设中,把城市可以用来经营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以及未来取得收益的权利,积极稳妥地推向市场,以获得城市建设资金,走出了一条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城市建设市场化道路,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滚动发展。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老工业城市来说,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突破,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关系极大。与会代表认为,吉林市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进而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突破口的主要原因,一是不仅在一个个企业内部挖潜力、搞改革,而且把全市的国有经济看作一个整体,注重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通过市场重新配置生产要素,通过资本营运、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重新构造市场微观主体,从而推进了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而且,这种改革方式使凝固的国有资产变成了流动的国有资本,为国有经济继续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进一步增强实力、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创造了条件。二是十分重视企业改革的规范化,通过科学的改革方案设计、规范的操作程序和严格的验收制度的紧密结合,保证了改制企业产权制度、组织结构和运作的规范,因而基本上做到了改一户、活一户。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追求目标
与会代表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城市政府的职能要从经营一个个企业转变为经营整个城市,从直接插手具体社会经济事务,转变到完善法律法规,搞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引导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运用财政能力和多种融投资手段,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事业,改善生态环境等必须由政府来做的事情上来,从而使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基础、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从吉林市来讲,大力进行城市建设,体现了政府对自己职能定位的认识;从资本营运上搞好国有企业,强调改制企业的规范,其目的也在于使企业真正转变机制。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城市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还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但政府本身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这种角色的过渡性,其每一次行政干预都应是为了以后不再干预,要有意识地淡出,并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促进民间自组织系统的发育成熟。
(人民日报1999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