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马宏伟:巴西金融动荡的原因与启示
2013年07月25日14: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因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了“巴西金融动荡研讨会”,探讨了巴西发生金融动荡的原因及启示等问题。

政治因素。巴西金融动荡的“导火索”是该国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前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于1月6日宣布该州在90天内暂停偿还欠联邦政府的154亿美元债务,从而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佛朗哥此举被认为具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企图以此拉拢一些反对党州长同卡多佐政府对抗。除此之外,专家们认为这次金融动荡的政治因素还有:一是1998年是巴西的大选年,卡多佐为了竞选连任,面对亚洲、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日益增长的雷亚尔贬值压力,未能及早调整经济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二是巴西政府提出的行政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税收改革等改革方案,因涉及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在议会中屡屡受阻,多次失去改革良机;又由于巴西是联邦制国家,州政府在财政开支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使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常常难以贯彻下去。事实证明,财政等方面改革的延误是酿成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

心理恐慌。近年来,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使人们对新兴市场普遍丧失信心。1997年10月,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巴西股市曾大幅下跌,外汇储备在一个月内减少83亿美元;1998年8月开始,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冲击,巴西股市再次下跌,外汇储备由740亿美元降至450亿美元。这两次金融动荡虽经巴西政府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而暂时得到控制,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雷亚尔贬值阴影却一直挥之不去。但即使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从理论上讲,巴西仍不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条件。首先,其外汇储备并未超出国际公认的外汇储备不得低于3个月进口值的界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早在1998年11月就允诺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其次,巴西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但自从亚洲和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炒家大造舆论,扬言下一个目标是巴西,因而巴西金融市场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终于在1999年1月,因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拒绝还债这一戏剧性事件,而导致国际投资者信心的彻底崩溃,资金大量外逃。

经济原因。最近几年巴西经济本身所积累的问题是导致金融动荡不可忽视的原因。这突出表现在巴西经济中的高利率、高汇率和高经常账户赤字、高公共财政赤字等问题上,而这些问题主要是雷亚尔计划所带来的副作用。

8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的通货膨胀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1993年曾达到2498%的高峰。1994年7月,时任财政部长的卡多佐开始推行雷亚尔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功,到1998年通胀率已降至2.6%。雷亚尔计划的核心是稳定货币,为此而采用“货币锚”,即实行高利率政策。高利率能够吸引外资,抑制消费欲望,使企业减少贷款,因此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但高利率抑制了生产的发展,使失业人数增加;同时,随着内、外债务的增加,高利率政策使政府利息支出增加,恶化了财政形势。

雷亚尔计划实施以来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高财政赤字。在除高利率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中,社会保障体制的缺陷是财政赤字的主要源泉。目前,巴西社会保障基金年支出需990亿雷亚尔,但收入仅为514亿雷亚尔。其亏空只能由政府以征税或负债来解决。

与“货币锚”配合使用的是“汇率锚”,即使雷亚尔与美元挂钩,导致雷亚尔币值日益高估。汇率高估虽有利于进口,使国内市场供给充足,从而稳定物价,但它也使巴西出口产品竞争力受到影响,外贸结算自1995年以来连年逆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连续几年的外贸逆差、高估的币值,再加上沉重的债务负担,都是巴西经济中潜伏的金融风险因素。

启示

首先,要特别重视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与财政措施的协调配合。巴西在实施以“货币锚”和“汇率锚”为核心的反通货膨胀计划时,财政手段运用不力,财政收支状况严重恶化,改革滞后,陷入了“财政赤字——高利率发行公债弥补——更多的内债——更高的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最终由一个地方州政府推迟偿还欠联邦政府的债务而引发了金融动荡。

其次,应加强中央的权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和税收关系。巴西宪法虽然对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有诸多明文规定,但执行起来打折扣的情况很多。此次金融动荡的直接诱因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矛盾的爆发。历年来,巴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种类、税收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分歧,缺乏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明确法律规范。

(人民日报19990710)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