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经济怎么看之三:7.6%折射的李克强经济新理念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邹卫国)按照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24.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
今年上半年的GDP以7.6%的速度增长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看来,这个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水平,蕴涵了中国经济增长以及目前宏观调控的基本逻辑。
7.6%的增长速度,落在了7.5%的预期目标之上,再次确认了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状态。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回落幅度较小。而到今年第二季度为止,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五个季度,运行在7.4%到7.9%这样一个区间。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描画了一条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的过渡曲线。中国经济从2011年的两位数增长,放缓到2012年的7.8%,再减速到上半年7.6%。这不是一个猛然的下落,而是一个缓中趋稳的平稳过渡。缓中趋稳的平稳过渡过程,带给了市场和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
市场的预期水平非常重要,市场预期过高,会导致目标无法完成,预期过低则会影响市场的信心,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会产生质疑。两者都会形成不稳定的预期,进而扰乱微观主体经济决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7.6%的增长速度以及之前的增长轨迹,将市场预期稳定在了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上,可以说,目前的这个水平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又满足了中国结构调整的需要。
7.6%的增长水平,其实在全球也是一个领先的水平。今年上半年的增速虽然降低,但是经济增长的基数大,从增量规模算,仍然非常可观。
需要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是在中国劳动年龄段人口已经开始收缩、产能过剩制约、国际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经济能够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一个基本平稳的经济运行局面,更加增强了人们对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就如李克强总理多次所说的,“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
需要注意到,7.6%的增长水平,是在建立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过程中实现的。中国这个增速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并没有采取各种刺激政策来拉高增速,这体现了决策层主动调控的意识。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过高,不仅难以持续,还会导致结构调整的动力不足。经济增速太低,各种潜在的矛盾将显现,结构调整难以进行。可以说,7.6%的增长水平,恰好就落在合理的区间内。
我们可以看到,与以往的单一指标目标不一样,目前的宏观调控,采用了一个区间管理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具体而言,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解读上半年7.6%的增长水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经济正朝着一个新的、升级版的常态运行。从目前的形势看,一个基本平稳的经济运行局面还将保持下去,这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稳定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与短期刺激政策来回摇摆不同,新的宏观调控框架下,相应的政策与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配合运作,逻辑清晰且可预期,正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