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张首映>>传媒卮言

《北大研究生学刊》主编絮语

张首映

2012年02月09日10: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一 主编絮语

  金秋,以夏日的温度和强健的步覆来到了。这是一个收获期、丰收期。社会的稳定,学术的繁荣,思想的精进,都要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显出风貌,露出神采。

  配合这秋的大合唱,本期学刊特意推出“中国当代文化新建设”。如果说今年第一、二期开辟的“外国当代文化分析”、“历史文化研究”是奠基或准备,这期是开创、建设、拓展和质量的提高。如果说今年四期的栏目设计以确立一个大研究中心为特色,那么,这一期必须集中体现北大研究生对各自学科的深思熟虑和拓展。这一期,或对一个学科的重新建构,如陈燕谷的文章,或对昔往整体的科学改造,如施馨域的论文,或对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再认识,如两篇法学论文,或对当前文艺思潮的系统把握,或对一个重大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都确乎尽作者之所能,所有文章新意迭出、情趣盎然,系统井然、引人深思而又不哗众取宠。编委诸公,为此尽责尽力,四处组稿、择优录取,多有讨论,才得有如此面貌。在我即将卸任之前,我由衷地感谢作者的支持、编者的努力、全校各方面以及社会各界的厚爱。本刊今年第四期,将以“交叉学科探索系列”为重点,为今年的文化及其各方面的大讨论发出最后的声响,使全年各期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盟”,尽可能完整化、系列化。

  本期还有“马列研究”“经济学评论”等栏,发表马哲史专业、共运史专业的有关研究生投递的稿件,以及经济学院部分硕士生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角度新颖,有的论证机巧而不无针对性,有的寄寓很深而行文深入浅出。陈述的观点,虽有争议,但有意义,希望有志者在这方面研究得更深些、更新些、更有力。

  《学刊》从创造至今已逾两载,出过八期,由草创到日益走向正轨,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由知少甚少到引起学术界关注,有些文章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传诵,有些篇计已被不少报刊转载。尽管还有许多缺点,读者群中间或也有异议,但成绩无疑是主要的,大家的心血未白流。我们欢送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并尽我们的能力将这个刊物编得更好、更完整、更有生气,伴随着秋天的步调,走向更加美好、更加成熟的新时期。 

                             (原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7年第3期)

  二  告别学刊

  这三个月,我一直当编辑:编我的论文集、在外主编一套文化开拓丛书、参与几个编委会等。但编这期学刊时,我最激动,有时引发少男少女似的离愁别绪。高兴看到,刊物作者水平大为提高,来稿异常涌跃,编辑素质日益增强,刊物面目一期比一期改观,外界评论越来越好。而此期,我却马上要离开编辑部乃至离开北大。这种离别情感,一个有体验的人是不言自明的。不过,我更关心现实。

  现在中国人谈论的热门话题是政治体制改革,显然,法的力量在改革中比过去更为强大。作为北大人,作为实力雄厚的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应该而且必须对当前法学状况发表意见。为此,我与几位主管法律的编委商议,召开一个法学座谈会,请了十位博士生和硕士生畅谈中国法学走向问题。座谈会气氛之活跃,发言之激烈甚至交锋,感情之挚热,议理之精粹,出乎我之所料。我为此而震动:过去这方面工作没有做好,而且开展很少,没有起到一个刊物应有的带头和聚合作用。我建议:明年新编委会一定要在这方面积极努力,做一些开创性工作,不能有负大家厚望。这期开篇发的一组笔谈,便是这个座谈会的产物,主管法学的编委还约请外校两名法学研究者文章,一并编发。齐海滨是北大研究生熟悉的一名作者,其《新波斯人信札》面目一新,寄意深微,虽长了些,但相信有识者会饶有兴味读完它。我曾是一个法学爱好者,平常翻检这方面书籍,与法学研究者讨论一些问题,但学有专攻,我对法学仍是外行。因此,评价法学文章的言论,还是留给读者吧!

  当然,八七年四期学刊主要是从各方面论述文化问题。我在前三期的主编絮语中多次讲过。这里特别向读者推荐马相武的论文《文艺批评与科学哲学》。它是近几年出现的有一定质量的文艺批评理论文章。我和有关同学读它时,十分兴奋。科学哲学是二十世纪哲学的特有物。用它研究文艺批评,在我国如果不算第一篇,也是较好的一篇。尽管作者论笔初试,逻辑上未必十分严密,对科学哲学的把握未必非常精当,但是,其理论勇力、多视角渗透能力、对文艺批评现状的洞察程度,是值得肯定并赞赏的。我提请关心文艺批评和科学哲学的学人关注这篇文章。卢启文的文章以及其它诸位的文章也值得重视。这组文章如能为大家拓展思维空间,加强现代宏观和信息意识,更是编委们喜出望外的了。

  秋去冬来,又到结算、总结和布署的时节。由于突出文化专题而影响不少作者的文章至今才得以见世。发的这些存稿,有作者和编者苦心磨练运动,大都较为成熟,会激起大家兴趣的。

  别了,学刊;别了,作者和编者们;还是少说离别的愁苦,让我们在不同单位为繁荣中华文化做出更多贡献。当我们年迈而回首这段编辑生活时,大家会发出会心微笑吗?我想会!期待着!
(责编:朱书缘、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