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于春晖:在“求同”中把握“求异”
于春晖
2013年07月23日16: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许多地区为超越自身局限,走出发展困境不断寻找着努力的方向。走出去,请进来,对外开放市场,引进外部资源,借助外力成长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企业谋发展的共同理念和行动。应该说,这种“求同”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要求相吻合,为各种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仅仅有此“求同”是不够的。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经济发展的积累,我国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的格局。但是,这种市场格局的明显变化并没有触动许多地区和企业发展思路的更新。在供不应求的时期,首先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所以,围绕生产需要,找资金、找项目……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不愁找不到买方。可如今,是买方精挑细选的时代了。如果仍然按照过去“抓生产”的习惯思路谋发展,不着重考虑市场需求,盲目引进、盲目生产,就会遭遇到重复引进、重复生产导致的恶性竞争的厄运。在“求同”营造的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里延续这种思路,“事与愿违”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如果要走出去,请进来,应该在“求同”中正确把握“求异”。

所谓“求异”,就是在买方市场格局下,首先进行细致扎实的市场研究,在市场细分中寻找空间,走差异化、专业化的生产道路,靠特色产品吸引消费者,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扎下根。以“求异”为原则,企业整合资源、锻造优势;地方政府则应在此基础上,制订发展规划,扶持支柱产业,提供公共服务。

“求同”,可以通过不同区域间的彼此开放拓宽市场边界,扩大市场容量;“求异”,则是在更广阔的市场上通过差异化战略捕捉发展良机。没有“求同”,“求异”的机会会减少;没有“求异”,“求同”营造的舞台上演出的可能就是“闹剧”,甚至“惨剧”。而在“求同”中正确把握“求异”,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来越宽。 

《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4日 第六版)

(责编:方蕊娟、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