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叶帆:走,到上海去看“理想城市”
叶帆
2013年07月23日15: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花朵。的确,从古代的“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到现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见证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城市是可爱的,因为它凝聚了千千万万人们的智慧。城市又是不可爱的,当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污染严重、人情冷漠等“城市病”蔓延时,城市在一些人眼里成了钢筋水泥的囚笼。有没有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城市”呢?当上海世博会确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时,它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城市的礼赞,更是对城市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理想城市”的探索。

事实上,自人类从乡村时代逐步迈入城市时代之后,人们对于“理想城市”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16世纪初,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不但构想了理想国度的社会制度,也对城市的空间形态给予了关注。此后在一些关于“乌托邦”的作品中,许多思想家总是设想出一个“理想城市”来容纳他们的理想社会。像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对“理想城市”的规划和建筑作了很多描写。19世纪早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把自己关于“理想城市”的天才设想付诸实践。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曾经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新和谐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的现实窘境使人们对“理想城市”有了更多思考。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描绘了兼具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的田园城市的新型居住形式,希望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健康、更有效的城市生活方式,代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理想城市”的构想,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长期以来人们所设想的“理想城市”各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原则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比如,“理想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不同要素的有机组合。但在城市的各种构成要素中,人始终是核心要素。城市因为人的聚居而发展,城市的发展又应该是为了聚居在城市中的人。理想的城市应该让城市中的普通人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感

觉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当一座城市把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只作为附属的、次要的目标追求时,其发展已本末倒置。再比如,“理想城市”应该是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城市。当我们要求城市这一人类文明的“花朵”永远盛开时,不能以其他“绿叶”的枯萎为代价。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但不应该是资源需求的黑洞,不应该是垃圾废物的制造中心,不应该是乡村的对立面。城市只有与外界友好互动、和谐相处,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也是“理想城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要诗意地栖居,我们的心中首先要有一首诗。上海世博会,正汇聚起全球智慧,谱写一首我们心中关于“理想城市”的诗。这一首心中的诗,将为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指明方向。

(2010年4月23日第十四版) 

(责编:方蕊娟、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