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新一届政府的首份经济“半年报”。多个核心指标守住“底线”显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过,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居民收入增速大幅回落以及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冰火两重天”等隐忧的存在,意味着未来官方宏观调控所面对的局面仍然错综复杂。
本次报告发布之前,内地刚刚经历了一场经济增速“底线”大讨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一次讲话中首度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具体内涵: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虽然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明确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定为7.5%左右和3.5%左右,但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速并没有像人们在2012年末预期的那样重回升势,有市场人士猜测,官方的“底线”或许比7.5%更低。
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以及进出口等先行公布的经济指标的疲软表现,更是被“唱空者”视为中国经济逼近甚至突破“底线”的信号。
不过,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GDP增7.5%,连续5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7.9%的区间;CPI同比涨2.4%,上半年有5个月都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是700多万,就业岗位仍在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7.5%的增速相对平稳,并没有到“跌破底线”的程度。他指出,现在的难点并不在速度上,而在结构和模式上,“如果仍靠规模取胜而非结构调转,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强调,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官方主动调控结果。他表示,新一届政府特别注重调结构、转方式,加大楼市调控力度、反对公款消费、刺激政策退出对于短期增长不可避免会带来影响,但对中国长期发展有利。
不过在整体趋稳的同时,当前市场最为热门的经济领先指标“克强指数”也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隐忧。
“克强指数”是根据用电量、新增贷款和铁路货运量三者的同比增速来观察经济景气度的一个先行指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唐建伟表示,6月份,“克强指数”虽有小幅回升,但总体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整体仍显不足。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忧喜交织”在今天公布的“半年报”中普遍存在。相比于工业、投资增速的回落,实际消费增速超过去年同期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但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却由上年的9.7%大幅放缓至6.5%,跑在了GDP的后面。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提醒说,消费比收入增长快不可能也不应该持续。这意味着,除非居民收入奇迹般的反弹,下半年消费将减速,拉低经济增幅,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收入,经济螺旋式下行的压力在增加。
投资方面也是如此。上半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趋稳的主要动力。但其中房地产投资继续高位盘整、制造业投资却创出近十年来新低的“一热一冷”,意味着楼市调控和产能过剩未来将继续考验官方宏观调控的智慧。
投资和消费的力量对比也有着忧喜交加的“味道”。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7.6%的GDP增速中,消费拉动了3.4个百分点、投资拉动了4.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仍主要是靠由消费和投资共同组成的内需拉动。
但引人关注的是,上半年投资“反超”消费再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经济靠投资,投资靠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格局更加明显,显示“结构调整弄到反方向了”。他强调,结构调整的突破,需要以体制大改为前提。(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周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