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谨慎”和“低调”的为官取向在不少地方官员的圈子里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则成了一些人的座右铭。对于明显存在的问题,有些官员选择能不碰就不碰,能绕开就绕开,以免一旦处置不成功,引火烧身。
这当中不光是基层干部的惰性,决策机制、对干部的奖惩办法,以及基层干部的权责不统一都是问题的一部分。要让基层干部更加敢于担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鼓励基层干部有信仰,有理想,有情怀。我们的体制不能引导基层干部攀比谁“升得更快”,而要激励他们建立实功,担当责任,为国家分忧。这样的思想建设决不可泛泛而空洞,它是中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二,要在制度上鼓励基层干部创造性地大胆工作,权力监督体系和追责制度要与之协调统一。要将对问题的具体处置权真正交给一线官员,而不能总让他们向上汇报,由上级“遥控指挥”对问题的处理。
第三,上级要更加关心、保护基层干部。除了鼓励他们勇于担当之外,在他们取得成绩时,上级不与他们争功。在他们主动做事但出了纰漏时,应多帮他们分担责任。要下级有承受力,首先上级应当有承受力。各级干部做事要对事情本身负责,对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负责,而不能首先对上级领导负责。不能让上一级领导的利益和情绪影响下一级官员做事的勇气。
中国必须建立所有官员都承担责任、都动脑子、上下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体系。不能一个部门、一个城镇只有少数几个人着急、担责,其他干部都很“听话”,成为问题的“二传手”。那样的话,很多力量和智慧都将闲置,很多事情都将耽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