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7月12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于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提升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凝聚中国力量,不仅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而且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进而有效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加快实现国家富强。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够击败强敌、化解难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如果搞得乱七八糟、一盘散沙,那还有什么希望?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今天的中国,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意识多样化和人民利益诉求多样化相互交织,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只有凝聚中国力量,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理想认同和价值认同,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宏伟目标,更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福祉所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是中国梦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凝聚中国力量,汇集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改革合力、攻坚合力、追梦合力,不断使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取得新成就,就能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把握中国力量的丰富内涵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就是使13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力量是个体力量与整体力量的有机结合。中国力量的基础是13亿中国人每个个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在复兴过程中每个个体自我实现之梦。因此,凝聚中国力量,应激发每个个体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同时,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中国力量是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共同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都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把全体中国人的力量汇聚成一个整体。 

中国力量是国内各族人民大团结与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依靠国内力量,即国内各族人民在理想、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所聚合起来的强大而深厚的力量,同时也需要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长期以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凭着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积极支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仍然需要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的作用,实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中国力量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结合。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人口、自然资源等)、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指的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是国家制度、文化和理念等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实现中国梦既需要坚强的硬实力作后盾,也需要深厚的软实力作支撑,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增强我国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软实力。

中国力量是传统力量与现实力量的有机结合。实现中国梦,既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同样,凝聚中国力量,既要倚重传统力量,更要倚重现实力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辉煌的精神文明,培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传统力量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凝聚传统力量与现实力量中不断前行。

凝聚中国力量的关键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来实现。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推进事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越是有身为国家主人的认同感,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担当就越自觉。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汇聚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把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此,应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从而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积极推动民族复兴伟业。

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追梦、圆梦的空间及社会环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民群众追梦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应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使人人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力量。

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内在要求。在追梦的道路上,应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成为追梦途中的受益者。

(执笔:丁晋清 张浩)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2日 07 版)

(责编:杨丽娜、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