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王明进:李克强外交理念的共赢效应
2013年07月11日14:3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5月19-27日,李克强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其担任总理职务之后的首次出访,因而备受关注。在访问过程中,李总理与四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的会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外政策的基本理念,促进了与四国的合作关系,将对各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增进包容互信

  对待国家之间的分歧,相互包容很重要,相互包容,能够增进互信,减少冲突与摩擦。李总理在访印期间与印度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尊重各国自主选择自身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道路的权利,积极看待并支持各自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认为世界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世界需要中印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相互包容的精神。在后冷战时期,中印两国同为当今世界正在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同时两国之间还存在着边界领土问题,因此加强两国包容互信有利于中国倡导的地区和世界和谐的实现。

  李总理在瑞士重要报纸发表文章指出,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不同,中瑞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在所难免,但取长补短方能优势互补。瑞士在西方国家中与中国有较好的信任基础,它是首批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投资中国的西方国家,在欧洲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现在又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中瑞关系已经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国家之间交往的典范,李总理的访问能有效增进两国互信,使两国的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德国作为欧洲强国与亚洲的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李总理的这次访问,两国加强了在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对话,这有利于加强政治上的互信。在李总理访问期间,中德语言节开幕。这将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合作,拉近两国的距离,消除两国人民之间的误解,以文化外交促进经济外交的发展,以经济方面的合作促进政治上的互信。李总理在德国重要报纸发表的文章指出,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国家间认识上存在差异并不奇怪,如何对待差异才是关键,遇到分歧不以己度人,不强加于人,而应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当中德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应该求同存异。

  追求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是李总理四国访问中所体现的又一个基本理念。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都有着非常广阔的新兴市场,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印度期间就多种领域的合作与印度达成协议,这说明中国在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同样作为南亚国家和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与中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李克强这次出访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关系,并扩大了两国合作的范围,由外交防务领域扩大到了经济、金融等领域,并签署了涉及该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使中巴关系进入到一个新台阶。

  瑞士经济和金融发达,有着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国广阔的新兴市场对瑞士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李克强总理在与毛雷尔主席及其他政界领导人员进行政治交流以外,还与瑞士金融界人士见面。李总理的访问推动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建立了中瑞金融对话机制。这对两国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是李总理访问的唯一欧盟国家。中德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存在互补优势,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制造业发达,技术先进。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德国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合作前景广阔,李总理在访德期间在这些领域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文化领域方面,李总理在德国媒体撰文强调,理念上的分歧不应影响双方的友谊,扩大合作可以使彼此获得更多双赢的机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总理访问德国期间,正是欧盟扬言要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和无线电通信产品展开“双反”调查的时刻。李总理对瑞士和德国访问结成的硕果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建设和谐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谐世界”,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长远追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亚欧四国的出访活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在全球化、区域合作和国家合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寻求合作的努力和决心。在与四国政治领域的合作方面,中国主张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和政治互信;在经济领域要求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平等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文化领域,加强与亚洲四国的对话与交流,这些具体的活动正是“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刘明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