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徐遥:把实现人民梦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 遥
2013年07月09日14:12   来源:红旗文稿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外一些大党老党垮台引发的思考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0多年了,其中原因,至今莫衷一是: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其实,一个政权的更替、国家的兴亡,其决定因素不在外部,也不在某个人,而在于自己的内因。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战后重建的情况下能够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国家快速发展,苏联一度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这种体制的典型特征是对个体利益持否定态度,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国家单一驱动力与人民愿望、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果说在战时和战后恢复时期,人民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尚能理解和支持的话,到了和平发展时期,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愿望和利益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加上搞军备竞赛超常开支,人民承受的负担越来越重。其后果正如学者分析的:“在苏共执政70多年间,苏联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苏共逐渐失去民心”,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无独有偶。2011年,有91年历史、执政54年的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随着党主席本·阿里的逃亡分崩离析,迅速解散。执政30多年的埃及民族民主党丧失执政地位,以解散告终。表面上这两个政党是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上,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这两个政党长期执政,自满傲慢,不思进取,经常对取得的高速发展业绩津津乐道,却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对社会利益多样化诉求缺乏有效回应,坐视民怨放大,使得自我感觉与社会感知差异越来越大,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陷阱,社会认同逐年下降,最终被民众抛弃。

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和平和发展时期,人民更多的是在用个人福祉的实现程度,来衡量、评价执政党,决定对国家的态度。换言之,人民不仅要“国强”,还要“民主”、“民富”。如果国家强大却不重视甚至是漠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必将导致人民与执政党、国家产生隔膜、疏离甚至对立。这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悲剧向执政党敲响警钟,只有时刻珍视和努力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珍惜,执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建设成就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生活上

任何梦,都离不开“人”,国家梦也如此。中国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中国现实要求,反映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国家民族的梦想。同时,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鼓励个人树立自己的理想,同时创造条件让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大河没水小河干”。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既是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必然,“让大家好”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最终目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尽管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出现过种种挫折和磨难,但党和人民朝着这一梦想奋斗的足印却是坚实的。前30年的艰苦奋斗、不懈探索,后30年的改革开放、开拓创新,都成绩斐然,中国梦渐行渐近:国内方面,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为一个总体小康的国家,从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强盛的国家,近代以来志士仁人提出的三峡梦、飞天梦、奥运梦、小康梦逐一得以实现和光大;国际上,已经从世界旧格局的抗争者成为新格局的积极参与者,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镁光闪耀的中央,“听中国怎么说”已经成为常态,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大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国家民族不断强盛的同时,个人梦想也日益丰富、得以呈现:吃饱穿暖衣食有着,选举权利保障,民意能够表达……“中国正处于二百年来前景最灿烂的时期”。但是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主流面前,与中国梦格格不入的诸多不和谐现象依然困扰着我们:贫富差距、土地强征、野蛮拆迁、拼爹现象、司法不公……梦想之路不平坦,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国家社会一起,遭遇和经历追梦之程的曲折与艰辛。

任何宏大的历史主题,最终都会归结为个人的细微命运;一个国家再伟大的成就,终究必须要落实到百姓的生活中。中国梦由无数的个人梦想组成,同时也在构造着无数的个人梦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一系列平实而深刻的论述,反映人民的愿望,更阐明了国家的责任。“小河有水大河满”。民安则国泰,民富则国强,没有人民的富裕幸福安康,国家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和长治久安。在圆梦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每一个人的幸福都不可替代,每一个人的悲伤都需要关注,国家应系百姓于一身,有“一人不安,举国难欢”的情怀,不仅要以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更应以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为自豪。让人人放飞梦想、人人梦想成真,国家力量与个人梦想共生互荣,才是真正意义的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

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民实现梦想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力量,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梦成真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强调“为人民执政”,而对“靠人民执政”的问题重视不够,还是比较习惯于从党和政府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从民主政治的层面完全解决好“靠人民”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单纯强调“为人民”而忽视“靠人民”的做法,不一定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这已经是越来越不可能的事情。应当真正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条件更为成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同时,要不断提供和拓宽人民正常参与的途径和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既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更关乎人们对中国梦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弥漫着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前不久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5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反映向上流动机会越来越少,74.4%的受访者认为要“靠关系找工作”,不到一半的受访者愿意相信“自身努力可以叩开理想之门”……人民的梦,体现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是孵育、实现民众梦想的土壤,是民众满意度的一杆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民众就能自由地挥洒才智、平等地参与创造,畅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遇。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要完善法律制度的设计,落实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升民众的尊严感;调整利益格局,逐步解决分配不公;尊重司法,排除干扰,让民众权益得到法治保障;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构织社会保障安全网,切实保障个人基本需求,实现起点意义上的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发展的权利。

——树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民生观,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把民生搞好,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民生连着民利,民利决定民心。战争时期如此,和平时期更是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改善民生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民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经济高速增长相比,我们的公共服务、社会总福利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教育机会与教育公平问题、劳动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收入差距与公平分配问题、养老保障与保障覆盖问题、医疗保障与疾病防控问题、生态保护与环境优化问题等等,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的还欠账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受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想办一些事办不了。同时,也有对民生重视不够的问题,需要逐渐摆脱单抓GDP、抓经济项目的发展思路,把更多的投入转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要根据国情国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方面的投入,使民生事业做得越来越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福祉不断增进。(作者:《党建》杂志副总编辑)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红旗文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