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林场走出劳模兄弟
2013年05月15日16:01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山高谷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际……

这里是广西防城港十万山华侨林场,座座大山之间散居着2000多户人家。

“五一”前夕,深山里传出喜讯。农电工黄春强和黄春宁两兄弟同时荣获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绕过弯弯的山路,在一处山坡上简陋的营业点里,记者见到了兄弟俩。

说是营业点,其实是仓库、收费点和值班室三合一。里面的一个大架子上摆满了电工工具和各种器件;两张简易的床,是兄弟俩值班休息用的;而在门口摆放的两张旧桌子,则是收电费的柜台;整齐码放的电费记录本里,对华侨林场2026户用户的名字、所属台区(指一台变压器供电的范围)和每月用电量的登记无一遗漏。

谈起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感受,哥哥黄春强说:“我感恩这片家园,想要给贫瘠的乡土带来光明和希望。”

“我们只想为家乡做点事,真没想到国家会给我们这么大的荣誉。”腼腆的弟弟黄春宁说。

从1999年开始,作为归侨子弟的黄春强、黄春宁就担负起了华侨林场的供电和维护工作,为归侨和附近村民提供服务。14年来,两兄弟踏遍了林场的每个村落,每户人家,为1.25万人带去光明,创造了供电辖区“零事故”、“零投诉”、“零欠费”的工作纪录。

山区的工作是辛苦而单调的。十万山华侨林场98.8平方公里,两兄弟负责维护7公里的35千伏线路、40多公里的10千伏线路以及大量的400伏线路,常常一天要走近10个小时。

广西电网公司防城供电公司总经理周山介绍说:“在这两兄弟之前,十万山片区也有人做过电工,但没过多久就受不了离开了。”是什么支撑着两兄弟坚持下来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哥俩同时指着对方。

由于偏远落后,十万山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2004年,哥哥黄春强去广东找到了一份收入比原来多两倍的工作。然而,由于不忍心弟弟一个人承担这么艰苦的工作,黄春强一个月后又回到了营业点,从此两兄弟再没有分开过。

留守在大山里的老人和小孩都缺乏用电常识。有一次,一位阿婆拿出用了好几年的手电筒,让两兄弟帮忙修理。“手电筒也带一个‘电’字,找你们兄弟没错吧?”

黄春宁禁不住笑起来,拍着胸脯跟阿婆打包票:“阿婆您放心,一定帮您修好!”

两兄弟说:“我们没有把天天面对的这些人当成客户,他们是我们的乡亲,给自家人办事,自然没有分内分外,再忙也要帮助乡亲。”

2011年9月30日,台风“纳沙”,“尼格”接踵而至,十万山多处树枝被折断后搭在线路上,造成隘脚村多处停电。两兄弟冒雨去检修,大雨过后的机耕路泥泞不堪,摩托车多次打滑侧翻,两人身上多处被碰伤。平时40多分钟的山路,这次走了两个多小时。在接近隘脚村时,终于发现了故障点。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恢复了供电。

在偏远的山区,有了电往往就意味着有了希望。教室里敞亮了,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搞起来了,乡亲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电冰箱、空调等电器也进到山里了,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逢年过节,两兄弟总能接到乡亲们打来的问候电话。进村检修线路,总会被村民拉下来喝茶吃饭。离开时,还要送到村口。

“知道什么让我们最快乐吗?”坐在营业点外面的大树下,黄春强说,“每次抢修,去时一片漆黑,回来的路上,灯光就在我俩身后亮着。这时候,我们就感到无比的幸福。实干才能圆梦,我们要当好知识型、创新型的电力工人,服务好每一位乡亲。”(记者 童 政 周骁骏)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