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2.5亿元净利润。2013年的春天,曾因连年亏损却持续扩张,在资本市场被诟病为“烧钱机器”的京东方,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
20年的卧薪尝胆,20年的艰苦鏖战,20年对梦想坚韧不拔的坚守。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升来说,“永不言累,永不言难,永不言败,永不满足。我们是幸运的,生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
为了一份承诺,王东升留了下来
京东方发轫于744厂,也就是北京电子管厂,是我国“一五”重点工程,曾经的辉煌自不必多言。1982年进厂的王东升却眼看着企业濒临被淘汰的命运。
“当时1万多在职职工、4000多退休职工。1986年至1992年连续7年亏损,每年亏损几千万元,职工医药费没处报销。”时任副厂长的王东升一度打算离开企业。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王东升的人生抉择,“当听到我们厂的一些老职工趁着傍晚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后,我觉得,我不能离开,我不能在企业生死关头撒手不管,人不能忘本忘恩。”
邓小平南方讲话,给这个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与勇气。王东升任北京电子管厂厂长时才35岁。他和职工们凑了650万元创业基金,说服银行同意债务转股权,在老国企的基础上创办了一家新型股份制企业,从精密电子零件和材料做起,与国际大公司合作合资,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精密零部件制造的一支新军。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王东升仅用了5年时间。“我看到国企改革是有希望的。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句话让人们热血沸腾。”
去年,京东方年增发明专利数量居全球业内第3,边际毛利率全球业内第3,出货量全球业内第5。老职工们到亦庄新厂区看8.5代线,感动得直流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了一个理想,王东升果断拍板
进入21世纪,北京电子管厂已改名为京东方;通过与冠捷合作生产显示器、与松下合资生产彩色显像管,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通过上市融资,手里掌握着30亿元的现金流。“小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可是,外表儒雅的王东升心中总是激荡着实现梦想的冲动——“产业报国”。王东升每每感慨,三个“出身”决定了京东方永远不会停歇:一是京东方军工企业出身,有使命和责任感;二是京东方搞“洋务”出身,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及竞争规律;三是京东方搞电子管出身,太明白这个行业占领技术创新制高点的重要性。
经过对平板显示技术的摸索求证,王东升1998年就将力量集中到LCD液晶领域,显现出卓越的判断力。
找到了突破口,如何进入?一切都靠自己从头做起,时间不等人,而且中国的企业那时也不具备实力;合资进入?王东升断然否决,因为京东方与松下合资生产彩管,但到为期20年的合资期结束,外方也没透露他们的核心技术。
亚洲金融危机让王东升寻觅到一个机会:韩国现代集团要出售旗下的液晶显示部门,王东升力主兼并。“董事会开了10个小时的会,大部分人反对收购,认为风险太大,技术水平太高我们消化不了。但我坚信半导体替代电子管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不及早介入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如果成功收购,可能是一个让中国显示技术一步前进15年的历史机遇。”王东升做出了彻底改写京东方命运的抉择。
为了一份责任,王东升百折不挠
前沿技术要形成规模效益,需要常人意想不到的超大规模投入。王东升带领京东方开始了“刀尖上的舞蹈”。
开始时的一切还都顺风顺水。收购企业一事如愿进展,掌握了技术的京东方时不我待地于2003年9月投入约100亿元,在北京开工建设第5代TFT-LCD生产线,当时,全球尚无6代线。那一年,京东方还有几千万元的盈利。
可是,到2005年却急转直下。韩国、日本等厂商的5代线产能集中释放,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急剧下跌。2006年京东方上市融资计划受挫,使之雪上加霜。为了保障现金流,不得不借款70亿元,其中一半是短期过桥贷款。
2005年至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33亿元。王东升内外交困。不得已,只好卖掉了冠捷的股份,可即便如此,王东升从来没有放弃TFT-LCD的研发与产业布局,没有放弃对平板显示技术创新的坚守。
度过了危机的京东方在2007财年实现了盈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液晶面板市场再次崩盘,半年时间里产品价格下降了60%。生死关头的京东方不得不面临巨额投资的压力:京东方在成都4.5代线投资34亿元、合肥6代线投资175亿元、北京8.5代线投资280亿元、鄂尔多斯5.5代AM—OLED(世界最先进的主动有机发光显示技术)生产线投资220亿元……这期间,京东方累计亏损80亿元,累计投入500多亿元!连续亏损却连续巨额投资的京东方,被资本市场诟病为“烧钱机器”。
而且曾垄断中国液晶面板市场的跨国公司也不能容忍京东方的崛起。京东方在发展过程中屡屡遭遇国外厂商各种手段的“围堵”。
即使是泰山压顶,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刻,王东升从来没有动摇过。但不到60岁的他已是白发如雪。
为了一种感恩,王东升追梦前行
王东升笑到了最后。
跨国公司再也不可能“拥屏自重”了。8年前,我国进口17英寸液晶显示屏模组的价格是287美元,到2012年仅需50美元;4年前46英寸液晶电视市场价格是1.2万元,到2012年仅需4000元。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不可忽视的是京东方对跨国公司的制约作用。
2009年10月成都4.5代线实现量产;2010年10月合肥6代线实现量产;2011年9月北京8.5代线实现量产;世界上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将于2013年年底投产;投资额为285亿元合肥的8.5代线、投资额为328亿元重庆8.5代线,进展顺利……“反周期成长”的京东方羽翼渐丰。王东升的“显示梦”渐入佳境。
“经过10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完成从平板显示领域的‘进入者’到‘追赶者’的转变;目前,我们是‘挑战者’;今后,我们要做平板显示技术的‘领先者’,最终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为什么要如此近乎苦行僧般地执著?“若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不能只尽力于‘独善其身’,还要尽责于‘兼济天下’,更要尽心于‘经世济民’。所以我们以‘产业报国’作为产业人的本分。”王东升开始了他新的“十年磨一剑”。
王东升和他身后的京东方,凝聚的是一代人的产业报国梦、一代人的科技创新梦,今天正是他们乘着梦想起飞的时刻!(记者 鲍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