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把她作为一个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正式提出却是不久之前。中国梦概念内涵丰富深刻,富于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研讨中国梦既是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中国梦既是新概念,更是新思想、新方法,为新时期党建思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武器,与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很好的契合点。中国梦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一旦照进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之中,就会为之开创出一个崭新的篇章。
中国梦概念开启理想信念教育新的话语体系
毫无疑问,理想信念教育必然首先要保证正确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为此,我们往往“不经加工”地使用很多理论术语,其话语方式表现出教育意图过度外显的倾向。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内容正确,但是听起来严肃沉重,看起来晦涩难懂,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让教育对象产生“被灌输感”,教育效果自然堪忧。中国梦概念一经提出,恰似一股春风暖人心接地气,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亲和力,这亲切平实、通俗清新的话语风格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用隐性教育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其中的思想精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过程,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也正是我们当前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什么样的理论才能让群众接受?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一段经典论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也就是说,能够抓住人的根本的、彻底的、能够说服人的理论就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说到底,所谓“理论掌握群众”,实质上就是“群众掌握理论”,即理论说服、占有群众,用理论武装群众,使群众拥有科学的思想武器,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改造世界,改造现实社会。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帮助群众从众多“理论产品”和“信仰产品”中挑选到最科学最彻底的那一种,并且以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让群众真正学习、了解、掌握、使用这种理论。
在革命战争年代,用老百姓的话语表达鲜明的立场和深刻的思想是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系统改造难以为群众所接受的宣传和教育的话语方式,用更高超的智慧传达更彻底的理论。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恰恰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新的话语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创新这一话语体系。
中国梦思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走出价值困境
从现实来看,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社会理想与个体价值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让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其丰富而多维的内涵、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活力,而其对个体价值的指向与融合则将从根本上改进现有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由此增进自我认同,增加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教育对象则能够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走向知行合一。所以说,在价值取向上,中国梦思想体现出社会理想对个体价值的包容与肯定,有助于理想信念教育走出社会理想对个体价值关照缺失的现实困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这振聋发聩的宣言激发了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热情斗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都是我党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本身就内在包含着社会理想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联。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我党为人民服务的资源和能力就越强大,人民的梦想就越有可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一个个的小梦想串联成无与伦比的大梦想,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未来就在无数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成就,这理应是我们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
中国梦教育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动员方式
通常而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高高在上,作为行政通知或命令自上而下地传达,组织动员方式也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教育对象处于教育环节的终端,信息和效力逐层递减,效果也逐层递减。中国梦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新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启动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方式,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在实践途径上,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应该突破现有的模式,借助中国梦的力量激活新媒介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方式,更加注重基于个体内在需求的自我教育方法,在实践层面创新理想信念教育。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的确道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核心区别,这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者与受众边界的逐渐消解。由于新媒体的组织动员方式具有传播迅速、动员隐蔽、不易控制等特点,很多研究都会把新媒体的组织动员方式划归到需要管控和引导的阵营中去。实质上,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不过是一种工具,问题在于谁来用、做什么、怎么用,也就是所谓的“双刃剑”问题。当新媒体成为召集民众集会、揭露官员腐败的利器之时,党建思政工作不应仅仅再把目标停留在建红色网站、建官方博客和微博上了,这些事情固然要做,但把教育的目标融于新媒体,从草根发动,让每个人的梦想在教育活动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员过程中看到希望、汇聚力量、形成方向,这恐怕更需要教育者的关注和投入。中国梦的教育活动由于话语方式和价值追求贴近民众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更多的教育活动也可以自下而上地浸润心田、滋养灵魂。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