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山西始终把同步建成小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一个崇高历史使命、一切努力的全部追求。省委书记袁纯清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小康这个‘总目标’、牢牢抓住转型这把‘总钥匙’,在转型中逐步拉长补齐小康指标‘短板’,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短板”,决定着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对于一个地区发展而言,“短板”决定着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幸福指数。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法则,也是全面小康建设必须突破的瓶颈。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指标,关键在于“全面”二字,对于山西来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民生发展的无限空间,都是制约山西全面小康进程、影响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赋予了山西人自强不息的动力和奋起直追的力量。
如果生活在城市,好多人都会有“达到小康”的感觉。可是如果去农村走一遭,尤其是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村,就会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许多地方基础设施不全面、生存条件差、发展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有些地方的人们没有梦想、没有追求,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甚至没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在山西,目前还有50多个贫困县,400多万贫困人口,还有6000多个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村等待脱贫致富。在实现“中国梦”“山西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因为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如果这些贫困人口的梦想不能实现,甚至他们连梦想都没有,那小康社会的建设必然是不完美的。因此,山西制定了“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实现翻番”的目标。
如果说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山西发展的“短板”,那么,煤炭就是山西最大的优势,是山西的“长板”,更是山西加速建成小康的“牛鼻子”。但多年发展中山西面临的一煤独大、“因煤而兴、因煤而困”、以及当下煤炭的不景气现状也使山西的形象总是不佳。虽然产业结构历经多年积极调整,但由于积弊较深,尾大掉头难,所以在山西这个“转型跨越梦”实现的过程中,注定只能是负重爬坡。转型是一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过程,自觉转型、全面转型、深度转型,从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注定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只有这些转变都实现,一个能够全方位展现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的小康山西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果说奋力转型是几代山西人不辍追求的梦想,那么这个梦想的落脚点就是最广范围的民生保障。只有普惠民生的转型发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让人们的生活更有质量,让人们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人们都能感受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管理中更有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富裕而有尊严地生活,向着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的方向不断迈进,就是3600万山西人的共同梦想。
从文化强省到转型综改,从经济富足到权利保障,从青山绿水到幸福美满,从千篇一律到个性凸显,三晋大地全面小康的宏图已经绘就,只有以一种“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状态,才能保障一切的梦想成为现实,才能使实现“中国梦”“山西梦”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追梦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铿锵前行。(王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