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强军梦》系列专家访谈(第三集)
军人生来为战胜
为进一步帮助全军官兵深入理解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大力宣传强军目标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国防时空》陆续推出《中国梦 强军梦》系列专家访谈,记者邀请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对强军目标进行解读。
时代变了,传统不变。公方彬认为,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不懈追求的强军目标。
公方彬: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和军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天职,一个不能打仗,不敢打仗,更不能打胜仗的军队和军人你不能说是优秀的,我军是有打胜仗的传统,我这里传统最重要的这个军队当他最初注入他的精神因子的时候,就意味着军队是必打胜仗的军队。看红军长征胜利其实非常说明问题的,当时红军是弱小的军队,年轻的军队,每百人不到八十支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为什么在前有堵,后有追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一方面是我军的英勇善战,另一方面是消极对战。我军是为人民利益而战,他的价值实现都决定他为这个人民的利益奉献到什么程度,正因为这一点这支军队敢于牺牲,不怕牺牲,为新中国成立,我们牺牲了几百万有名有姓烈士的生命。靠什么?就是这种精神力量。所以红军从诞生之日起,注入他先进理论以后,这个军队就是天生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所以我们说我们有这个传统,正是有了这个传统,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就认为这个军队是只胜不败,变成一种要求。容不得这支军队打败仗。所以我们说能打胜仗,从历史看到这是一支打胜仗的军队,同时也看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败不了,人民群众容不得我们失败。
古今沙场,胜者为王。公方彬认为,军队强大不仅反映战斗力,更反映文化认同与民族自信,对不懈追求中国梦、强军梦的中华民族来讲,战争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命运。
公方彬:一次胜仗或者一次败仗,这是追求中国梦的中华民族来讲关系是非常重大的。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整个世界也有这个特点和规律。比如说1588年的时候,英国与西班牙进行一次大海战,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覆灭,从此带来一个旧帝国的衰败,一个新兴帝国的崛起,你再看后来整个世界的许多重大的战争和战役,都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是发展节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你看中华民族,鸦片战争是中华帝国的衰败标志,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我们讲弱国心态,实际上就与战争是有极大关系的,再看一下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同时提高了民族的豪气和志气,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发展道路。
复兴之路,忘战必危。公方彬认为,当今世界,发展机遇和战争威胁并存,中国军队要实现强军梦,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公方彬:今天来看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追求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成果,但是我们还得承认,世界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希望和平发展,但是总有不希望中国崛起的力量存在,这就存在矛盾,由此可能产生必然的冲突。这些东西早就存在,我们弱小的时候,利益被侵害,你没有力量维护,所以显得表面平静,而今天你具备了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那些必然的矛盾就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说挑战前所未有,有了这些存在,那显然就涉及到我们怎么样应对,最关键的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在现实的世界里,不管是国家民族发展要求,我们周边的安全,还是战争形态的变化,都决定这支军队必须打胜仗。(中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 徐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