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美丽“中国梦”是老百姓共同的追求
张亦筑
2013年07月01日09:51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人物简介 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等,曾组织并承担了科技部一系列重大攻关课题,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近十余年还承担了多项中美科技合作课题。

  核心观点

  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绝不是“中国梦”。环境保护并不排斥经济发展,相反,环境保护可以优化经济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达到“互生双赢”。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天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过得既幸福又健康,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梦”

  重庆日报: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您是如何理解这个“梦”的?

  魏复盛:“中国梦”看似很宏大,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天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过得既幸福又健康,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梦”。

  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的“美丽中国”无疑是最能激起全社会的共鸣、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说到底,这也是老百姓对美丽“中国梦”共同的追求。

  重庆日报:为什么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如此高度?

  魏复盛: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发达国家通过20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我们的工业化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只有30多年时间,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还在加速,城镇化也在加速,“两化”同时加速,资源的消耗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也增大。

  过去我们并不是不重视环境保护,但一是缺乏经济实力,二是认识不太到位。很多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和环境的问题时,如果发生矛盾,往往是牺牲环境保经济增长,把经济放在第一位,把环境放在次要位置,造成环境欠账太多。

  由于过去的经验教训,现在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

  另外,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也大为提高。所以说,尽管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一定距离,但上上下下都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共识和氛围,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发展绝不是“中国梦”。

  虽说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但估计在2030年—2050年期间,我们的环境质量将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重庆日报: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我们目前的环境状况如何?

  魏复盛:如今,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污染、治理环境,但实际上,控制污染的速度却赶不上污染产生的速度。比方说,虽然有很多企业都说自己排放达标,但以前只有一家企业在排污,现在是100家企业在排污,即便是都达标了,环境也是承受不了的。

  不过,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5000—7000美元时,政府就会拿出更多的钱来治理环境,环境污染就会从上升期进入平台期,再经过一定阶段的治理,环境污染又将进入下降期。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正在进入平台期。

  我们提出要在203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虽说目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但估计在2030年—2050年期间,我们的环境质量将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另外还想说明的是,如果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同阶段的环境质量比较,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环境质量比他们过去更好,因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吸取了他们的教训。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必须正视的是,目前中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仍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确面临很大的压力。

  重庆日报: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

  魏复盛:针对现阶段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有具备中国特色的环保路线图,实现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与修复,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工程和科技等综合措施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首先是源头控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采用高新技术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环境的负担。这是最为关键的。如十八大报告所说,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其次是末端治理。在减少污染以后,很多生产过程并不能完全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因此末端治理不能淘汰和取消。

  另外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对过去没有认识到或由于技术和资金原因,已经遭受污染的区域和流域,利用天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净化,实现综合治理。

  这并不是一系列具体措施,而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废物,只是它被放错了地方。在某一些地方它是废物,在另一些地方它就成了资源。环境保护并不排斥经济发展,相反的,环境保护可以优化经济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达到“互生双赢”

  重庆日报:如今,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这是否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魏复盛:循环经济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资源缺乏的国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资源重复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原料——产品——废物——污染”的线性经济发展思路,造成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这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需要。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摒弃“三高一低”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效益。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比如,可以倡导建立很多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里,一家企业的废料可以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举个例子来讲,钢铁厂在钢材深加工中,需要用盐酸对钢材表面进行酸洗除锈处理,产生的废水若直接排出会污染环境,若进行酸碱综合处理则需要大量氢氧化钙。但如果附近有一家企业,专门生产自来水厂用的净水剂,那么钢铁厂产生的废水和铁锈都可以作为原料为其所用。

  所以说,以环境保护的眼光来看,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废物,只是它被放错了地方。在某一些地方它是废物,在另一些地方它就成了资源。环境保护并不排斥经济发展,相反的,环境保护可以优化经济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发展,达到“互生双赢”。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也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和乡村。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地是绿的,环境是优美的,生活是赏心悦目的,真正实现美丽“中国梦”。

(责编:吴思瑶、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