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博鳌论坛专家谈:中国改革需有解决问题的“明确预期”
2013年06月27日15:04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新一轮改革从哪突破?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是什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与会嘉宾高度关注中国改革进程,他们认为,相比于重复强调改革口号,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明确预期”更为重要。

“社会主要矛盾没变,但老百姓的物质文化需求变了。当前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的诉求已经不相适应,这一点政府很多职能部门还没有感觉到紧迫性。”与会嘉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百姓的发展需求强烈,强烈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但是政府的发展理念却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迟福林指出,当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改革在推动消费主导经济转型上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依然滞后,这与利益相关部门固守自身利益,不愿触及利益有关,而且观念上的障碍比较多。

在论坛上很多嘉宾指出,不少地方政府投资“依赖症”严重,忽视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2年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超过投资贡献率50.4%。但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居民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仍偏低,地方政府对于刺激消费不够重视,也缺乏操作办法。“政府主导型增长特征依然突出,这种常态化倾向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经济学家张维迎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直言,改革的难度和阻力加大,改革领导力减弱,怕冒风险和畏难情绪削弱改革驱动力,甚至出现了打着改革旗号的“假改革”,这背后却是政府自身利益的不断固化。

“政府的定位没有摆正,即便是一些立法,也是以对口部门来牵头,就变成了部门利益的强化。本来是改革要取消部门利益,结果在一些领域是通过立法强化了部门利益。”高尚全说。

嘉宾们认为,一些既定的改革攻坚久攻不下、久拖不决,有的改革政策决策长期难以落地,这些“半拉子”改革也在贻误改革进程。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说,市场准入阻力重重,“新36条”执行效果仍不明显,2012年只有5%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市场准入有明显改善。

迟福林说,中央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但相关的政策体制障碍一直没有破除,至今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还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玻璃门”现象。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强调:改革“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国务院参事夏斌说,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顶层设计”。拖拖拉拉的改革也不为国人所容忍,所以必须要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明确预期”。(新华社记者夏冠男)

来源:《改革是最大红利》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