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博鳌论坛专家谈:自由平等的市场是释放制度红利的前提
2013年06月27日15:02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国企改革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多位学者表示,打破垄断、推进国企改革应是中国改革的一项迫切议程,同时也是释放新的制度红利的必要前提。

在“中国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分论坛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中国需要释放新的制度红利,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个前提是打破垄断,包括国有企业的垄断,清除很多行政管理和控制,鼓励形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鼓励新的思想不断涌现出来,使我们的经济走向下一个发展进程。

樊纲说,作为经济学家,我们经常感觉政府在经济改革上滞后,而花了更多的精力在政治和反腐方面。在樊纲看来,制度红利就是效率的改进。“对中国来说,我们如何能够改进效率,比如资源使用的效率、能源的效率,如何防止进一步污染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樊纲说,“中国有这样的潜力,有可能10至20年继续保持7%或8%的G D P增长,但我们需要很多改革。不光是改革,还要防止危机的出现。”

原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具有在未来20年都可以增长8%的潜力,但是有一个条件:中国政府要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支持。

林毅夫说,“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国企遇到很多问题,他们得到了很多政府的补贴,现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国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更加有竞争力,所以没有理由再给他们补贴。”

林毅夫认为,推动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中实现公平的竞争,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需要有相似的竞争环境,他们都需要获得信贷和各方面的资源。如果对国企的特权可以去除,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可以实现平衡发展。

在另一场名为“政府与市场”的分论坛上,论坛嘉宾就中国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些嘉宾肯定了国企的积极作用。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认为,在中国,很多行业是国企主导,这种方式很好。他举例说,因为香港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本地银行,使得在一些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的关键时刻感到很困难,很难着手。

圣戈班前董事长、拉扎德董事Jean-LouisBeffa也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有巨大的成就。中国的水泥行业、电力公司、建设核电站的公司都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公司,并且这些国企的管理越来越国际化,促进了更多创新。“如果想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大角色、大块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国有企业才行。”

但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观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如果政府不逆转国有部门和国企主导的经济,中国将无法继续增长。

张维迎认为,第一,中国经验表明,只要政府和国有企业占垄断地位,其他企业根本不可能占有竞争优势,因为国企总是得到特别优惠的政策、特权,别的企业不可能有合适的定价,不可能有合适的政策或者规章制度。第二,国企很难进行很好 的 治 理 , 因 为 政 府 总 是 有 权 指 定CEO、总裁或者董事长。他们的薪酬不是按照绩效给予的,企业高管基本上就和政府官员一样。

张维迎称,经济发展取决于企业家精神,特别是私营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政府的政策。他呼吁新一届政府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且重新启动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私营部门。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很多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市场准入难、社会负担重、融资困难和权益保障不够是当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与会嘉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但相关的政策体制障碍一直没有破除,至今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还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玻璃门”现象。

来源:《改革是最大红利》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