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专家视线)
吴江:转变角色必须能力升级
中国人事人才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 江
2013年06月27日10: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如果说基层政权是执政的根基,基层干部就是治国理政的每一块基石。可以说,有什么样素质的基层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基层政权。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基层群众的利益得失,而且也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千百万让人民满意的基层优秀人才,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

当前,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转变管理本位的“父母官”角色,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推动工作,转变为自下而上、求真务实、创新服务、破解难题的“服务官”,必须学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如何转变人治为主的“家长制”角色,由习惯于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转变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裁判员”,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如何转变大包大揽的“救世主”角色,由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一元化领导模式,转变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合作治理模式,提高与基层自治组织良性互动的能力。因此,基层干部的角色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战略新任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新定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角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的执行者,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沟通者,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化解群众利益矛盾的协调者,反映群众诉求意见的表达者。

基层治理的角色转变,取决于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持续提升。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基层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基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深刻认识日益凸显的利益分化与结构失衡的社会复杂矛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改革、敢于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始终把群众满意放在衡量干部的最高标准。

其次,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基层干部的成长规律。现实中,基层干部的来源比较复杂,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很不平衡,差异较大,其成长规律也很难认识和把握。但有两个规律性认识是能够形成共识的。一是素质培养与能力匹配结合的成长规律。素质是通过教育学习获得的,而能力匹配则是才尽其用的结果。培养和使用是干部成长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对基层干部重选拔轻培养,重产出轻投入的廉价成长模式需要扭转。基层干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只有做到业有专攻,才能科学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二是职业稳定与岗位交流结合的成长规律。基层干部与群众有着乡土文化的感情联系,也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特殊本领,为此,基层管理职业需要干部相对稳定,但长期不交流又会影响干部的健康成长。组织上要从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出发,注意干部的轮岗交流,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

此外,要根据基层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科学制定选拔培养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标准体系。今后特别要强化基层干部的六种能力建设,即依法行政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基层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和能力标准,系统地开展岗位能力培训。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吴江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