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学者专栏>>曾业松专栏>>著作精要

《新农论》农民篇“开篇词”

曾业松

2013年06月18日11:14    来源:人民网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主人。从根本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从

  农民问题着手,是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解决农民的问题,要研究农民的历史,尤其要研究现实中社会的变革、转型对农民的影响和促进。历史的教训和农村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农民,不尊重农民,不能正确对待农民。解决农民问题首先要唤醒社会理解农民,自觉尊重农民,重视和发挥农民的作用;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塑造新型人格。

  农民问题是千年之久的话题。历史的中国以农为本。五千中国文明史,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农民创造的历史。特别是农民频繁地造反,使得统治者不能不重视农民。统治者从他们的利益需要出发,一方面要借重民力,发展生产;一方面又惧怕民力,害怕激生民变。所以在农民问题上,多采取重农和重税的两面政策,一是为了富国强兵,二是为了弱化民力,目的在于保持国家力量的优势。与此同时,一方面采取压制手段,要农民安份守纪;一方面采取愚农手段,弱化民智,要农民做顺民。概括起来,就是只重民力,而不重民利。

  中国革命受益于农民,但建国后又愧对农民。国家决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设置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人为地制造了三大差别,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工人在九天,农民在九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待农民提出两条准则--经济上要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改革开放,还利与民,还权与民,农民受益、受惠。但受益者常常又成受害者,增收不多,负担加重,无数"大盖帽"围着一顶"破草帽"。农民惊呼"水田旱田责任田其实不甜"。市场经济给了农民平等的机会,工业化、城市化,引导着农民走向小康,但是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挑战令农民应接不暇。环境的严峻、自身的不足,成为新时期农民工作的大难题。

  一是长期存在国民待遇问题,带给农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的不平等。国家工业化靠农业积累,吃亏的是农民。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又逐渐拉大。即使如此,发展农村事业本该由国家投资,结果却又以"人民事业人民办"为名向农村转嫁。国家为建设工业化从农民手里拿走6千亿元。城市化进程中,又通过低价征地,从农民手里拿走2万亿元。吃亏的始终是农民。农民在政治上处于弱势,至今没有自己的组织,有人说农民是个天生的"受气包"。此外,农民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住房、福利等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目前来看,农民所受的不平等待遇,在改革开放中有所改变,但尚未根本消除。

  二是社会阶层分化和农村内部分化加剧,形成一系列的差距和失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农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阶层,同时,也是越来越弱势的阶层。他们的地位仅仅好于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排在第9位。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收入和经济地位上,而且还表现在受教育的程度上,表现在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拥有份额上。农民阶层与其他阶层的落差,如果任其发展,阶层冲突将不可避免,社会断裂将难以愈合,对稳定和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破坏性。从农村内部看,分化也不断加大。改革初,我们主张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农村人只是由于种田技能的差异而形成一定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多元化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农村人有了更广阔的择业天地,真正的大分化开始了。一部分人完全进入了非农产业,进而融入了一个新的阶层。他们中有经营成功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也有人经营失利,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这种因择业不同,工作技能不同,而出现的职业分化是正常的现象,也是社会的进步,历史的进步。当然,这种分化还会加剧,贫富差距也还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对这种分化应加以积极引导,并认真作好收入分配的调节工作。同时,也不能否认,有些人用非法手段诈骗钱财,特别是一些农村干部以权谋私,聚敛财富,成了农村的暴富者,已引起很多人的强烈不满。不难想到那些痛恨腐败的人,经营失利的人,面对贫富差距而心理失衡的人,都可能会不分皂白地把富人当作发泄的对象。由于阶层之间的差距与农民阶层内部分化出现的差距叠加在一起,农村社会的矛盾就显得格外复杂,一旦有冲突就会格外剧烈。

  三是农民人口众多,带来巨大的就业和贫困等一系列的压力。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现有农村人口80739万,占总人口的60%多一点。10年中接近10%的农村人口已从农村转移,融入了城市人的群体。城市化的水平每年提高近一个百分点。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农村每年还将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增加。最保守的估计,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人口将达到16亿。即使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农村仍有8亿人口。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不仅人地资源紧张,水资源也越来越紧缺,生产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脱贫致富,增加收入,难度增加;劳动力转移,安排就业,难上加难;食物供给、住房改善,都是大问题。如此庞大的、如此快速增加的农民群体,要想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更难以在短期内奏效?这些问题那一个解决不好,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今日中国人口多到惊人的地步,而这些人口都集中在农村,成为严重制约国家发展的一个特大难题。其问题之重要,解决之艰难,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曾业松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