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6月16日10:03   来源:求是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离不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实的价值基础。“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这既指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也表明了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劳动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造之梦,是中华民族物质、精神、社会财富的增长之梦,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梦,归根到底是依靠劳动才能实现的梦想。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正是基于劳动对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创造文明的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得“人猿相揖别”,成为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和生产财富的源泉,民族的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终究要依赖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劳动创造。劳动的分工与协作、生产与交换促使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机制逐步形成、完善,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劳动催生语言、孕育艺术、产生伦理、激发科技,一部劳动史就是理解人类史的一把钥匙。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可以说,劳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永不止息的劳动、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益求精的劳动、科学求实的劳动,中国梦才能走进生活、成为现实。无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如何飞跃,知识经济如何凸显,生产要素如何组合,都只是劳动形式、劳动对象、劳动内涵的现代演变,都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依靠生产劳动、劳动标志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任何淡化、轻视、贬低劳动的观念,都是有害于社会发展的。

  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富于智慧著称于世,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辉煌历史,是由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苦劳动积累起来的,是劳动的产物和结晶。综观历史,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密切相关。劳动是造就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根本力量,同样也是创造中华民族光明未来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少,充分发挥我国雄厚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是关系到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实力、扩展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民幸福生活追求的重大问题。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把劳动要素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都没有改变劳动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尊重劳动付出、保护劳动权益、鼓励劳动致富,遏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非法收入,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都向往幸福生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刻苦钻研、不懈奋斗,辛勤劳动了半个多世纪,年逾80仍然工作在田间地头、实验室里。他的一生就是诚实劳动实现美好梦想、破解发展难题、铸就生命辉煌的典范和明证,就是人生圆梦的根本之道。没有捷径、没有秘诀,靠劳动自立、靠劳动自强。当下中国,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和人生路的选择,我们更要坚定人间正道,强基固本,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歧路所惑。同时要通过法治社会建设,奖善惩恶,堵住非法致富渠道,树立以劳动为生存之基、立身之本、梦想之根的正确导向。 

  崇尚劳动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梦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鲜明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正是由于劳动对于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着崇尚劳动。

  崇尚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观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不仅劳动的价值能够充分实现,而且劳动的评价也在不断提升。崇尚劳动就是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的“四最”明确了劳动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崇尚劳动就是要尊重劳动。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崇尚劳动就是要热爱劳动。劳动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积极的创造的活动。热爱劳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热爱劳动的社会是兴旺发达的社会。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就是要欣赏劳动。劳动创造美,劳动本身包含美,劳动塑造审美观。人在自觉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一种劳动创造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崇尚劳动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价值行为,它要在一个民族的总体劳动中,在一个人的长期劳动中,在各种形式的劳动中体现出来。同样的劳动,态度不同、投入不同、标准不同,劳动的效果、质量、品位就大不相同。这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这是劳动者成为劳动的主人应有的劳动态度和行为。辛勤劳动就是要使劳动成为生命的价值实现,成为生存的基本手段,成为生活的必要内容,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不放弃、不懈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诚实劳动就是要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竭尽其力、竭尽所能,认真地从事每一个劳动过程,负责地完成每一件劳动产品,把劳动的内涵发挥至近乎完美,把劳动的潜能开发至近乎极致。创造性劳动就是要充分展现人的创造本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不仅创造常规的劳动产品,而且创造新的劳动产品;不仅重复性地从事劳动,而且不断改进工艺、技术、设计;不仅创造新的劳动产品,而且创造新的劳动方式。一个崇尚劳动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蔚然成风、成为公民素质的民族。

  倡导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根本在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劳动者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才能真正牢固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当前,社会上不少青少年的理想志愿不是当工人,许多家长不希望子女到企业,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得到更大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社会结构更加多样。越是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下,越是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量,打牢崇尚劳动价值观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让中国梦成为造福劳动者的梦

  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必然要落实到造福劳动者上。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更是劳动者的梦。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首先要让劳动者共同享有劳动造福的机会。

  造福劳动者就要不断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利益和权利是依靠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人民的幸福梦提供了制度保证。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

  中国梦就是保护劳动的梦、维护劳动者的梦。要努力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制约实现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体制机制障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让这些劳动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对待,让这些领域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同样的社会尊重和人格尊严,让各行各业都纳入多样化职业爱好和选择的视野之内。所有劳动,不管是什么行业,所有劳动者,不管是什么工种,都能够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得到相应的社会利益,实现每种劳动的内在价值。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大力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准则。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楷模。劳模精神彰显了劳动的丰富价值、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弘扬劳模精神就要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中确立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让劳模精神成为受推崇的精神品格;就要在多层次的价值准则中标明社会的高尚价值准则,让劳模精神成为受尊重的精神高地。

  (执笔:李欣平)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求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