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创新托起“中国梦”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总编辑 常青
2013年06月05日09:16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我们有深厚的历史基因、民族传统和现实土壤。

创新,我们又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和现实纬度上呢?

上个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其中美国人完成9项,英国人4项,前苏联3项,德国人1项,只有基因图谱排序吸收中国参加,但我们仅占1%的工作量。

让我们看看“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而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让我们再看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发明创造的杰出人才?”

让我们再看看“岳南疑惑”:“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钱钟书……,为何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面对这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中国创新”是否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短板”?创新托起中国梦,还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大学精神与中国创新”“基础教育与中国创新”“传承吸纳与中国创新”“体制机制与中国创新”等,进行理论探讨和阐释,旨在进一步提出和发现问题,找寻创新不足,增强创新自觉,树立创新自信,实现创新自强。

应该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新”早已迈出铿镪有力的步伐,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神九飞天、蛟龙入海、高铁速度、国际超级计算机……创新中国的科技进步,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创新中国的科技人物,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当有人疑问“中国的乔布斯和斯蒂芬?霍金在哪里?”时,惊回首,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上发现“或将引爆信息技术新革命”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当有人慨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时,惊回首,莫言走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当有人担心“中国水土不养人”时,惊回首,美国媒体发出了“中国会否成为全球人才大熔炉”的忧虑。

当有人探究“中国科技何时发出耀眼之光”时,惊回首,《纽约时报》网站预言:中国在创新领域终将超过美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让我们用“创新”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朱书缘、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