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发了国人对“中国梦”无尽的憧憬,“中国梦”不仅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希望和追求,而且日益成为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起来的感情和力量。
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必须大力加强社会整合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积极力量,汇聚各方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树立以人为本的整合理念
面对转型期社会多样化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和矛盾冲突,中国能否在保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能否避免许多后发展国家在实现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常见的“现代化断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利益进行协调的制度建构和对社会与经济生活进行的有效整合,而要有效地整合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首先必须有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与涵盖力的社会共同价值观,才能有利于形成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上的基本共识,达到整合各种利益要求,凝聚各种积极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共处的局面。我们认为,支撑这种社会整合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因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表现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性关怀,发扬人文精神,才能保证人的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整合理念,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把它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使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挥凝聚和整合作用。
建立多元柔性的整合模式
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的是以政治型的社会整合为主要特征的刚性机械整合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多元化社会逐步形成,应主动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要求,在社会整合类型上,从一元的先赋型与政治型整合转变为多元的契约型整合,有效协调道德、组织、制度三种整合力量,努力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化建设与意识形态整合并重;在社会整合强度上,要由传统的一元的刚性的机械整合转变为多元的柔性的有机整合,以便把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整合起来,造就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稳定局面和尽可能广泛的执政基础。
完善以利益为核心的整合机制
改革是一种利益调整,必然会出现改革的受益者和利益的受损者,处理好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是我党提高社会整合能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并在利益整合中实现社会公平,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汇聚各方力量。首先,要以实现利益共同体为目标,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推进改革时,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并切实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使各个社会阶层、各个成员都能根据各自的贡献和基本需求,共享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的成果。其次,要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标,调整社会利益分配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活力与效率,又要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既要从发展理念调整社会政策,又要从党的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做到效率与公平完美统一,实现社会有效整合。最后,要以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疏通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不仅要通过构架新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使问题和冲突能够以制度化的方式被容纳和化解,更要建立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化的反映诉求和进行政治参与的渠道。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社情民意,应定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
作者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