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周文彰:功课在基层
——在中央国家机关处长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2012年4月26日)
2013年05月29日10:3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央国家机关是为谁的?上为中央,下为全国各地,为各地的改革、为各地的发展、为各地的稳定、为各地的民生……归根结底,是为基层的,是为全国百姓的。

为基层就要熟悉基层,为百姓就要了解百姓。因此,熟悉基层,了解百姓,是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在你们结业离院之际,我代表学院送你们一句话作为临别礼物:“功课在基层”。

这些年,中央特别重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下基层,也特别重视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例如,安排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到基层调研。各中央国家机关也积极组织本部门干部到基层了解情况,体验生活。中央决定,到2012年,中央和省级机关干部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都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到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要达到一半以上。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基层呢?“功课在基层”说的就是这个话题。

毫无疑问,首先要把透彻把握基层情况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李源潮同志在《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要到基层去》一文中说得好: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创新举措,之所以切实可行,都是经过到基层周密调研的。当然,我们也有政策颁布之后实践不买账的例子。记得刚实施房地产调控时,我们曾出台过政策,限制盖别墅,结果别墅价格上涨;限制大户室,结果大户室走俏。为什么事与愿违呢?原因就在于,限制新盖别墅和大户室,意味着供给将会减少,市场规律是物以稀为贵,于是价格上去了。政策实行的结果与制定政策的初衷相反,这是由于对基层实际情况、市场规律、特别是买房人心理把握不够造成的。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政策方面也出现过。诸如此类的情况提醒我们:制定政策前,必须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在机关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政策,难免出现脱离实际的可能。政策制定中,必须深入基层征求意见,只是把政策印发地方领导机关征求意见,反馈意见未必都能充分反映基层实际。政策执行后,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是靠各地汇报政策执行的情况,未必都能得到全面的或真实的反映。

第二,要把全面了解基层实际作为审批工作的基础。审批是领导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审批制度在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过许多问题。尽可能地削减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是当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如何把保留下来的审批权用好,是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认真对待的。毋庸讳言,工业上我们曾经审批出大量恶性竞争的重复建设,贸易上我们曾经审批出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引进,医药上我们曾经审批出大批“换汤不换药”的所谓新药,文化上我们曾经审批出过多的报刊杂志,等等。还有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曾经经过立项审批后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最后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这些审批,有的在我们中央国家机关,有的在地方政府部门,但说明的道理和提供的教训是一样的:合理审批需要宏观视野,需要基层功夫;既不熟悉宏观也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审批,就是瞎审批;这样的审批不是把关,而是添乱。

第三,熟悉基层才能把基层需要、群众盼望的事情做到底。这些年,各中央国家机关常常要牵头制定出台一些指导全国改革发展的文件,这些文件及时必要,设计周到,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中央国家机关每下发一个文件,地方一般都要组织学习,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先是省里做,接着市里做,最后县里做,层层做完时,大半年过去了,有的要一年甚至更多。可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不久,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动起来,或还没有感受到落实文件的效果,新的文件又来了,照例又是层层组织学习,制定实施意见。于是,新的话题响彻大小会议,先前的话题渐渐隐去。就这样,工作经常更换“频道”,频繁转移重心,致使一些非常好的决策部署还未干出什么成效,又转向新的决策部署了。各级领导机关很多精力放在写文件、改文件、通过文件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就难以避免了。熟悉基层的同志都知道,任何一项重大部署,比如农村水利建设,都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连续不断干几年,才能干出成效来。熟悉基层了解百姓,就能知道基层需要什么,群众盼什么,把应该做的事情连续不断地抓下去,直到做出成效。

第四,不断深入基层才能不断增强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为基层服务,为百姓办事,需要感情;尤其是对基层的困难,对百姓的艰辛,需要感同身受。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才会增强这种感情和感受。据《人民日报》报道:交通运输部干部下基层才体验到“无路可走”的艰难,感受了基层修路的困难,积极为基层拿措施,想办法。水利部干部下基层才知道自己费尽心力修定的水利工程标准,自以为是替农民着想,其实根本不合农村实际,没法执行,农民不领情。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我们在工作中,要眼睛向着基层,心里装着群众,做到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

当然,熟悉基层、了解百姓的渠道和方式不只是亲身“身入”。机关工作繁忙,每年能安排“身入”基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看汇报材料,召开座谈会也是了解情况的常用方法。要防止的是汇报材料和座谈会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写汇报材料和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往往容易误解领导机关的意图,以为只喜欢看好的听好的,因此汇报的都是干部群众对文件和决策的拥护、贯彻文件和决策的举措和成效,对存在问题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造成反馈信息失真甚至严重失真。因此,领导机关一定要鼓励下级说真话、讲真情。此外,新闻媒体、各种内参是我们熟悉基层、了解百姓的重要通道,应当多加关注。如果在各地基层,适当交一些朋友,包括同样属于基层百姓的亲朋故旧,与他们保持一定联系,对熟悉基层、了解百姓很有价值。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要有熟悉基层、了解百姓的真心实意。有了这份心和意,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各位学员,你们都是中央国家机关的处长。在我国的官阶上,处长不是大官,但却处重位;一个处几个人,管理的却是全国的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处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个人仕途上,处长处在起跑线上,今后的道路很长,前景广阔,需要扎实的基层经验。无论从工作上还是从个人成长上看,做好基层这门功课,对于你们都极其重要。

衷心希望各位学员,高度重视“功课在基层”,练好熟悉基层、了解百姓这个基本功和必修课。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周文彰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