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深圳可把品牌打造与建设“时尚之都”结合起来。深圳建设“时尚之都”有优势:一是毗邻香港,有相同的国际化追求;二是深圳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以年轻人为主,以青春消费为主;三是深圳已经发展起来了一些和时尚相关的行业,如珠宝、服装、旅游休闲、流行音乐等,这些都是时尚的重要元素。深圳要进一步激发时尚元素,通过建设“时尚之都”,打造一批掌握全球话语权的行业。
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十年磨砺,十年辉煌,文化产业在鹏城大地风生水起。不久前深圳提出要“增强文化产业行业话语权”,引发各界关注。这显示出深圳正从文化产业做大、做宽向做强、做高转变,显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意识正日益强化。以薄弱文化基础而创造文化产业奇迹的深圳,今天更应将创意从产业、经济层面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定位和走向世界的胸襟,实现创意深圳梦。
A.从文化意识强化,到文化产业意识强化,再到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意识强化,深圳文化产业的“领航”意识不断凸显
从1992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到文化产业起,我国文化产业在过去20年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发展模式,或者是国际化,均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除了自身发展外,文化产业还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和途径,其低碳、绿色的发展方式符合时代潮流。发展文化产业,一方面对内可以满足老百姓旺盛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对外还可以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012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约25%。自2003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速接近25%,占全市GDP比重由2004年的4.69%提高到2012年的9%。从体量和GDP占比来看,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从发展路径与模式来讲,深圳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深圳既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能发展起来,靠的就是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善于利用科技、金融等资源进行嫁接。深圳文化产业经历了文化立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的三步走,从文化意识强化,到文化产业意识强化,再到文化产业模式创新意识强化,深圳文化产业的“领航”意识不断凸显。
B.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符合文化消费趋势的新兴、前导性行业,加强原创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时尚之都”
2013年年初召开的深圳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深圳在文化产业的行业话语权。所谓“行业话语权”,就是在这个行业里你是老大。如何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话语权?笔者认为,深圳接下来要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符合文化消费趋势的新兴、前导性行业,加强原创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追求高端、品牌的意识。
过去人们比较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注意得不够。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的2.0时代,这一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创意引领、科技革新、平台锻造、业态裂变、新媒提速、要素聚合、跨界融合、链条化经营、国际化发展。深圳要紧紧抓住国际文化产业更新的潮流,不断谋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很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深圳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深圳是“文化+科技”模式的发源地,但不少深圳文化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还停留在“文化+科技”的概念阶段,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广度、高度、深度、跨度需要解决。
行业话语权主要靠两方面——一个是体量,另一个就是品牌。比如三星手机,大家都用它的产品,产量大,就可能产生话语权,它的标准就可能变成全球的行业标准。但不是说你卖的产品多,就一定能产生话语权。品牌相比体量,更能实现话语权。比如LV箱包,它跟一般的箱包相比卖得不多,但它有品牌影响力,也能产生话语权。
一部iphone手机,卖200多美元,苹果公司就赚走了190多美元,因为品牌的价值在那里。企业获得额外利润的最大途径就是创造和提升品牌。深圳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加强品牌意识,只有品牌,才有真正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如深圳的服装设计行业较为发达,全国为数不少的服装设计企业总部在深圳,虽然深圳服装设计已成为中国的品牌,但放眼全球,巴黎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并没有展出多少中国设计师和企业的作品,深圳也还没有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时装周”,深圳服装设计行业在全球尚未真正形成话语权,说明深圳的服装设计品牌有待进一步打造。
深圳可把品牌打造与建设“时尚之都”结合起来。深圳建设“时尚之都”有优势:一是毗邻香港,有相同的国际化追求;二是深圳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以年轻人为主,以青春消费为主;三是深圳已经发展起来了一些和时尚相关的行业,如珠宝、服装、旅游休闲、流行音乐等,这些都是时尚的重要元素。深圳要进一步激发时尚元素,通过建设“时尚之都”,打造一批掌握全球话语权的行业。
C.深圳要树立高远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只是掌握国内行业话语权,而且要掌握更大区域甚至是全球的行业话语权
掌握行业话语权的途径和渠道多种多样,最首要的还是定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现在,高端印刷、服装珠宝、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电视、互联网、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已经做到了引领国内。深圳要树立高远目标,不只是掌握国内行业话语权,而且要掌握更大区域甚至是全球的行业话语权。不可能所有领域都能在全球打响,比如电影短期内要超过好莱坞就不太现实,这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同行业应有不同定位。有些行业深圳争取做到广东一流,有些行业应争取做到全国一流,有些行业则要全力争取全球一流,这个要想清楚,不能一碗水端平。面面俱到什么东西都要发展,那可能什么都发展不起来。比如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工业设计等深圳有很好的基础,就可以瞄准全球一流,至少不低于其他“设计之都”。再比如深圳有高新技术优势,发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行业也可以做到全球一流。从政府的扶持导向来说,要扶优、扶特、扶强,重点扶持高端、引领性行业,因为把它们扶持上了,对相关产业链会有一个拉动和牵引的作用。
经营好深圳文化产业,先要把“深圳”这张名片擦亮。深圳可以通过宣传城市形象和改进文化产业营销来提升话语权,比如通过举办大运会、电影节等大型国际体育文化活动,文博会等一些大型产业推介平台提升深圳影响力,还可以考虑在国外重要媒体做广告等外宣手段来提升深圳形象软实力,向世界展示深圳开放、包容、务实、高效的发展理念和注重文化发展、文化民生的城市追求,让世人感觉深圳不仅是个经济城市,还是个文化宜居城市。深圳形象软实力提升后,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深圳投资发展。
D.将“创意”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去实践,实现从“创意产业”向“创意经济”再到“创意社会”的模式转型与观念变革
增强文化产业的行业话语权,就不再只是把文化产业当作一个产业战术、经济手段去考虑,而应将“创意”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去实践,实现从“创意产业”向“创意经济”再到“创意社会”的模式转型与观念变革。这要靠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各行各业的基层创新紧密互动来合力推进。深圳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技创新梦”已初步实现。但文化创意近年来虽受到高度重视,但“文化创意梦”尚未形成全民共识。虽然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第一个中国“设计之都”,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但真正要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创意城市,深圳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深圳要谋求文化产业的全球行业话语权,就要打开胸襟,不是要“走向世界”,而是要“走在世界”,要在文化创意城市某些领域树立标杆,比如发展电影,就要朝着好莱坞的高度发展;发展服装设计,就要学习巴黎的时尚气息。要敢于、善于国际交流,因为掌握全球话语权最终要通过产品传递实力。中国文化掌握全球话语权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更事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作者系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