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吴江:大学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
2013年05月24日13:3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 (万鹏)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人民网邀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强国论坛,以“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吴江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错位。

吴江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就业需求不足。很多企业都减少了一些招聘的岗位,无论是国有企业也好,还是我们的中小企业也好,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

第二方面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还是比较高。尤其对就业单位、工作强度、薪酬待遇,大学生要求都比较高。比如大学毕业生比较向往政府部门、外企、国企,但是这些单位的总体用人量还是有限的,大量中小企业是毕业生最大的需求方,目前中小微企业就业已经占到城镇就业的80%以上,他们成为现在吸纳就业的主体。恰恰这些企业需要人才,我们大学生不愿意去。

第三个方面,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现在有些错位。这实际上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一方面专业结构不能有效地回应市场需求。比如,据一些机构的调查,以2012届为例,本科失业率最多的前十个专业人数占到失业总人数32.8%,包括英语、法学、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六个专业,连续三年在本科失业人数当中都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教育成本比较低的专业,各种各样的高校都在招生,比如说医学院、农学院都在搞中文专业,很多工学院都在普遍招会计专业,这些专业的招生比较多,所以就业比较难。反过来,我们看现在高职、高专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比较高,因为它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切合度比较高,所以看谁和市场切合度的高,它的就业率就好一些。另一方面,我们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现在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比如说现在也有一些结构性矛盾,单位需要有经验、有技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而这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有些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第四方面,社会上存在一些就业歧视。比如说现在除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之外,还有第一学历的歧视,很多单位要人的时候都提出来本科不是211和985的院校就不招,这些大家都有很多反映,实际也是确实存在。

第五方面,传统的就业管理和服务模式对就业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说就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户口、档案、工龄认定这些方面的规定多年还没有改革。所以,仍旧造成一些手续繁杂,具有比较强的计划色彩;现行的就业服务体系当中,求职需求短期集中和信息服务不足存在矛盾;就业辅导需求量大,而且比较强烈,与师资严重不足存在矛盾等等。

最后,就业促进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都出台了相关的就业政策,可是这些政策是否都到位了,是否一直到基层都落实到位了,这也影响到我们这个政策的效应。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吴江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